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话剧剧本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话剧剧本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明风华剧本?
《大明风华》故事是讲明永乐元年,靖难之役,建文帝削发入山,行踪遂成千古之谜。建文旧臣,尽遭***,御史大夫景清,夫妻罹难,长女若微,被副将孙愚所救,次女蔓茵,为太子朱高炽所救。骨肉同胞,一在宫中,一在江湖,同时长大。十年之后,若微图谋刺杀朱棣,妹妹蔓茵嫁入宫中,若微在刺杀中,遭遇皇太孙朱瞻基,目睹了金陵城波云诡谲的政治叛乱,苍茫暮色中,曲折隐微的帝王心事,国家正在从乱象中恢复,平关外,迁首都,通运河,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编撰《永乐大典》,盛世将成。最终若微决心放弃个人仇恨,辅佐登上皇位的丈夫,为天下人谋取最大的幸福和安宁,她历经了五帝六朝,以自己的气度和智慧,数度救大明王朝于危难,在历史洪流中,孤身一人,溯流而上,见证了一个伟大时代的诞生。
说起古装剧,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看的电视剧《大明风华》,是由张挺执导,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吴越、梁冠华、张艺兴等主演的古装剧。
该剧该剧改编自莲静竹衣的小说《六朝纪事》,讲述了明朝初年,国家开创盛世,由汤唯扮演的孙若微,历经五帝六朝的故事。
京剧一捧雪选段是什么故事?
一捧雪是由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所著的戏剧。
故事讲述明朝嘉靖年间,严世藩向莫怀古索取祖传玉杯一捧雪。
莫怀古连番设计保卫祖传玉杯,却尽被识破。最后莫怀古之子莫昊冒死上书,以昭雪父亲不白之冤。
关于玉杯的传说,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写有传奇《一捧雪》。李玉,江苏吴县人,崇祯末年中乡评副榜,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作有***40余种。
***《一捧雪》在传说的基础上,情节更为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后来京剧、徽剧、晋剧、秦腔、汉剧、豫剧、曲剧等取材于李玉的《一捧雪》,上演有《温凉盏》、《审头刺汤》、《莫成替主》、《搜杯代戮》、《蓟州城》等戏曲传统剧目。
明朝著作有哪些,明朝有多少年的江山?
明朝的著作有李时珍的巜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巜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巜天工开物》、吴有性巜瘟疫论》、徐霞客的巜徐霞客游记》以及四大名著中的三部,施耐庵的巜水浒传》、罗贯中的巜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
从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登基称帝起至明崇祯1644年煤山自尽止,共计276年江山(不包括朱元璋称吴王及南明的政权)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主要传世著作:
1明成祖修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在三年时间内即告完成。《永乐大典》有22877卷,其中凡例、目录60卷,全书分装为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 且未有任何删节。
2《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3《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5‘’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作者冯梦龙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作者凌濛初
6临川四梦(即《南柯记》、《邯郸梦》、《紫钗记》及《牡丹亭·还魂记》)作者汤显祖
7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中国的四大名著举世闻名,仔细看看我们就会发现这四本书,有三部写自明朝,除了这三本名著以外,明朝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的著作。
一、天文历法
中国素来重视天文历法,不仅仅是中国古人对于皇权有着“受命于天”的理念,还对于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明朝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明朝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于1383年新建观象台;1493年又造有模拟天体运动的浑天仪;即便是到了明朝末年1634年,大明王朝风雨飘摇,依旧编纂完成了《崇祯历书》一书,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做了简单介绍,并对其中内容做了大量的引用。
二、农学医学
中国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自然成为科学技术发明的一个突出热点,尤其是大明王朝更是如此。俞宗本完成《种树书》、朱橚著成《救荒本草》、喻仁与喻杰共同完成《元亨疗马集》、赵蛹写成《植品》等,值的一提的是1628年徐光启完成《农政全书》,该书是的重要意义已被编入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宝库,在中医方面的重要文献有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陈实功《外科正宗》、张景岳的《类经》、吴游性的《瘟疫论》等等。在中药学方面突出的人物及其代表作莫过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该书的影响力也已超出我国一国范围,对于韩国与日本的医学发展也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地理学
对于地理志等方面的研究与整理素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如顾炎武始著有《肇域志》、徐宏祖写成《徐霞客游记》。另外由于郑和几下出海远洋,加强与周边及世界的联系,1425年,郑和航海图完成。
四、化工
化学工艺是明朝科技成就的重点之一。今天的矿井开***大多***用爆炸方式,此法即可追源至明朝的火爆法***矿发,另外1637年,宋应星完成了《天工开物》一书,该书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包含很多近代化学的概念。
1、《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
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
2、《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
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3、《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4、《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由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向林黛玉推荐了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这部戏剧的作者和书名是什么?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讨论一下的问题!在这一回的回目中写的是“[_a***_]妙词通戏语”,但是,在正文中却并没有提及《西厢记》三字,而说的却是《会真记》。很多人觉得这应该是同一部作品的两个名字,并没有什么区别,其实这并不是同一部作品。这就要从《西厢记》的发展历程来了解一下了。
《西厢记》或者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的作品,写的是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最早的原型却是唐代的一个******,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元稹,故事的名字就叫《莺莺传》,因为里面有三十韵的会真诗,所以也叫《会真记》。这个时候故事还属于悲剧结局,张生最终对莺莺始乱终弃,并且还反诬莺莺为“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 金代出现了董解元所写的诸宫词《西厢记》,诸宫词是当时的一种说唱艺术,类似现代的评弹,用琵琶和筝伴奏,边说边唱。这本《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莺莺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
到了元代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
这就是《西厢记》的整个发展历程,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整个故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局更是一个悲剧一个喜剧的天壤之别。那么《红楼梦》中出现的这部书到底应该是元稹的《莺莺传》呢,还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其实从书中的描写还是可以基本确定的: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这里可以看到,黛玉看的是“十六出”的戏剧,而元稹的《会真记》则是一部******,并不是分一出两出的戏剧作品。还有后面宝玉说的:“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这也是戏剧作品中的唱词,而并非是元稹的会真记中的词语。还有后面几回中黛玉偶尔想起的句子:“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话剧剧本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话剧剧本明朝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