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播讲明朝皇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播讲明朝皇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时候,杀了那么多功臣,为什么不敢动徐达?
“火烧庆功楼”源自于小说《大明英烈》,属于民间传说,并且完全不可信,我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里面的内容都是***的!之所以大家对这段奇谈怪论耳熟能详,除了人们心中天然的八卦心理外,就是因为这个故事被著名评书***单田芳播讲过。
90年代网络还很落后,普通群众的知识水平也非常有限。那时候大家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打开收音机,听听评书相声,既方便又有趣。而火烧庆功楼的故事也就被广泛传播开,并被大众接受了。
黑化明朝,尤其是对开国皇帝的污蔑是清代的一贯做法,而火烧英雄楼最早就起源于清代。
故事里面朱元璋因为猜忌勋贵们终有一天要篡夺他的江山,所以不惜痛下杀手,一把火将所有开国功臣尽数剪除,只有徐达、刘伯温、汤和等人幸免于难。故事里面运用了真***交替,虚实出现的手法,以期能够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徐达等人确实都是自然死亡,其他人大多数也是被朱元璋杀死的,但是火烧英雄楼根本不存在。历史记载,大明开国文武百官中,没有一个是被烧死的!
编故事的人其实也不具备多高的文化素质,尤其对朝堂斗争了解的很肤浅。火烧英雄楼的戏码是不是特别像黑帮火拼呢?我们小时候看过的香港***题材电影中,经常会出现一方把另一方骗到某个地方,然后埋伏一群杀手把对方尽数干掉后潇洒离去,完全不用管有没有警察或者对方家属会不会闹事。这些情节是不是和火烧英雄楼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试想一下,***如皇帝本人都不守法,直接搞暗杀的话,那这个国家不就乱套了?朱元璋能把自己亲手建立的国家搞乱吗?这不扯淡么?
除了这一点外,无缘无故***功臣勋贵,会让天下人侧目,皇帝是最在乎脸面的,他才不想历史中记载自己阴谋***了一大批臣子呢。况且这么做还会让天下人心寒,进而失去民心,作为一代明君,朱元璋除非脑子抽了,不然肯定不会这么做。
宁可相信白日见鬼,也别相信说书人的那张嘴。
戏说皇帝是中国传统戏曲、评书惯用的技巧,为了增强故事性,戏曲、评书中的皇帝大多以“昏君”的形象出现。作为大明帝国开创者的朱元璋,在传统戏曲、评书中备受青睐,难逃被戏说的宿命,而“火烧庆功楼”更是朱元璋作为“昏君”的代表作。
“火烧庆功楼”又被称为“炮打庆功楼”,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坐殿后,整日里心神不宁,即担心手下大将们谋朝篡位,又担心他们揭自己的老底,尤其是自己六个结拜兄弟。
朱元璋最潦倒时,在陆家庄七雄结拜,老大武殿章,胡大海行二,老三汤和,朱元璋排老四,邓愈是老五,常遇春行六,老七郭英。这些人对朱元璋知根知底,不除掉他们,朱元璋寝食难安。
谢邀,我是沧海拾珠录。朱元璋从来没有火烧过庆功楼。真实的历史里就没有“庆功楼”这个楼,又从哪里来的火烧?火烧庆功楼是民间的传说,演绎。自古以来的帝王想诛杀臣子无一不是靠罗织罪名而实施的,就连宋高宗赵构诛杀岳飞还给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呢。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他为政的合法性和正确性,否则无法向天下臣民交待。怎么可能出现公然放一把火就把功臣们都烧死的戏剧性方式呢?朱元璋诛杀功臣是靠“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等一系列案件实施的,而且不少被诛杀的功臣也确实罪有应得,确实触犯了法令。当然,这里面被枉杀的功臣也有。
***剧中的朱元璋
徐达死于疾病,并不是朱元璋不敢动徐达。关于徐达的死,明朝学者徐祯卿在《剪胜野闻》中有过一段记载,后来被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转述,并冠名:“赐以蒸鹅,疽最忌鹅”,从此“徐达吃蒸鹅而死”,间接表现出朱元章阴险毒辣的说法,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明史》的确记载了徐达死于背疽,但也没有提及“朱元章赐蒸鹅一事”,《明史》为清代人编纂,明、清本为对立的政权,如果真有“送蒸鹅”一事,编纂《明史》的张廷玉等清代人完全没必要替朱元章隐瞒。真实的徐达虽然为大将,功勋卓著,但是一生安分守己,从不结党亦不逾矩,他的子孙也没有因为是皇亲国戚而骄傲蛮横、违法乱纪的行为,朱元璋没对徐达产生过猜忌。至于“徐达吃蒸鹅而死”纯属扯淡,就算蒸鹅是“发物”,患病的人吃一只鹅也不至于就能吃死人。如果仅仅因为吃了一只蒸鹅就死了,那也只能说明他病入膏肓了,他就该死了,就是吃颗煮鸡蛋他也要死。你总不能说他是因为吃了颗煮鸡蛋死的吧?
***剧中的徐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播讲明朝皇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播讲明朝皇帝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