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讲历史明朝,帝师明故

kodinid 2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帝师讲历史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帝师讲历史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皇帝不务正业,为何能国祚276年?
  2. 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帝师”刘伯温是怎样做到问心无愧的?
  3. 古代皇帝的老师都教皇帝什么内容?

明朝皇帝不务正业,为何能国祚276年?

制度

首先,先说明一点,明朝皇帝没有像《明史》中所说的那么不堪。《明史》是清代修的,里面对明朝使用了很多高级黑,直接把大明大同煤堆里去了。

帝师讲历史明朝,帝师明故-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代皇帝从表面上来看,确实不如清朝皇帝勤勉,但这并不能说明代皇帝不务正业。虽然武宗喜欢打仗、世宗钟情于炼丹、熹宗爱做点木匠活、神宗比较宅。但皇帝也是人,人谁还没点爱好了!

总体来说,明代帝王都是彬彬有礼,充满正能量的!

(天字号第一宅男,明神宗朱翊钧先生在位48年,有二十多年不上朝,被言官天天骂,拥有极强的心里抗压能力。座右铭:你们随便骂,老子就不动!现今证实,朱先生有腿疾,不方便行动,因此不愿上朝)

帝师讲历史明朝,帝师明故-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代的国家运转考得是完善的文官***,对于皇帝的依赖度较低,有时候更是直接当皇帝不存在。皇帝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官员们指责的。

明代中央文官***机构叫做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确立,乃是明朝建文四年至永历十六年的皇帝咨政机构。

北京故宫文渊阁。明朝文渊阁为内阁主要办公场所之一,然当时文渊阁的位置并不在今天的文华殿后方,而是在午门之东)

帝师讲历史明朝,帝师明故-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宣宗朝之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这就得说说明朝特有的内阁制了,它能让明朝皇帝实现无为而治,就是皇帝什么都不干,国家不会瘫痪,还能照常运行。

明朝内阁制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有点苗头了,那时候朱元璋废除了宰相那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所有事都是他自己忙,有点忙不过来,就找了一些人充当参谋一样,并没有什么权力。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候,他天天忙着北伐,五次亲征,最终死在了路上,那时候又没有飞机高铁,靠的是走路骑马,慢的很,好多时间都在亲征或者亲征的路上,朝中大事小事也不方便处理,需要有些人帮帮忙跑跑腿讨论讨论,做做决策,作用变大了,依旧没有什么权力。

明朝和所有朝代一样,国家强盛之后皇帝就一代不如一代了,雄韬武略都比不过祖上了。明宣宗时期,内阁权力增大,形成了完整的办公流程,全国奏章由通政使司拢一拢,给司礼监那些太监,太监送给皇上(估计不会怎么看),再给内阁,这个时候的内阁可以商讨处理意见打个草稿,那叫草拟,再返给太监,太监给皇上,皇上看看行不行(差不多都行),行就批,不行就拉倒吧。就这样,内阁权力逐渐牛了,管的越来越多,皇上可以什么也不干,大明朝的管理机器照样运转。到了成化年间就又一样了,皇帝彻底玩起了不理朝政,一切都在内阁制的运行下平稳运行,外无强敌,也无内忧,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经济在自由发展,反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这也就是无为而治!

但是皇帝也不是傻子,不会让内阁独大,在发展下去皇帝没得做了,那咋整,皇帝身边有的是亲信,那就是太监。明宣宗脑子灵光,不惜违反祖制,让太监读书写字,代替自己去批奏折,所以内阁程给皇上的草拟奏折大多数奏折由司礼监的太监决定行不行。这就形成了一种司礼监和内阁互相牵制,互相斗,谁都厉害,谁都不会一家独大!

所以明朝奇葩皇帝多,几十年不上朝,不务正业,明朝统治机器照样运转。

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帝师”刘伯温是怎样做到问心无愧的?

刘伯温是一个传奇人物,话说“上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真是一个神人,简直是媲美了三国时的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朱元璋身边有太多的谋士,大多都是自己投过来的,比如我们熟悉的李善长。而刘伯温算是让胡大海给斜胁迫来的,胁迫来的不出力应该很正常,毕竟我不是自己来的,你们逼我来的,我就混个工作薪资就行了,也算对得起老板了。可是刘伯温,确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从保卫南京开始,协助朱元璋成功定鼎南京,建立明王朝,从这点来说,刘伯温算是对的其朱元璋,算是问心无愧了。

后来朱元璋建都南京,刘伯温有因为自己对的能力,成为了浙西集团的领导人,领着手底下的御史,跟着李善长手下的淮西集团斗争不休。刘伯温手底下的御史,说白了就是转本给老大、同事、下级找事儿的人,见谁有问题,就参谁,像这种人,总是认为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作为领导的刘伯温,更是兼具了这个特色,还有文人的那种清高。所以应该说,从心底里,刘伯温认为自己是没有对不起朱元璋的,但其实呢,领导浙东集团和淮西集团进行党争,显然是危机到了朝堂和朱元璋的统治啊。

所以说,在功绩上,刘伯温协助朱元璋定鼎中原,建立大明王朝,对朱元璋是问心无愧的,而为政时就不好说了,也许刘伯温心理认为是问心无愧吧。

古代皇帝的老师都教皇帝什么内容?

任何人的知识和学问都不是天生的,都是靠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一般人的老师相对较为好当,中国人尊师重教,学生对于老师向来都是非常恭敬;但作为皇帝的老师,却并不那么容易当。

周代曾设立太傅、太师、太保,合称“三公”,名义上是天子的老师,其实是辅佐天子的官职,后来把“三公”用作赏赐大臣的最高荣誉。能成为帝王的老师,也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最高的荣誉。

成为帝王的老师有两种,一种是在帝王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教他读书。将来有一天,所教的学生当上了皇帝,老师跟着也就成了帝王师。如汉成帝为太子的时候,丞相张禹曾为他讲授《论语》,等成帝即位当上皇帝后,就尊称张禹为帝师。另一种是直接为皇帝讲课,这种老师最难当。

因为在古代,皇权至上,皇帝是地位最高的人,至尊至大,老师地位再高,也是臣,皇帝虽为学生,却是君。一般的学生见了老师是要拜老师的,但身为学生的皇帝,却不拜老师,反而是老师得拜他。老师在教皇帝的时候,也不能像对待一般学生那样,不能责罚,连骂都不行,时刻要小心,以免出差错得了皇帝,丢掉饭碗是小事,丢了性命可就麻烦大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帝师讲历史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帝师讲历史明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皇帝 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