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夺门之变后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夺门之变后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夺门之变后,明朝骑兵多少、步兵多少、水军多少?各自战力如何?
土木之变之后明朝大伤元气走向衰落,五十万明军被3万蒙古骑兵打得全军覆没, 至于夺门之变后.明朝军力尚在,正统时期的明军战斗力显然不能说差,明朝骑兵24万、步兵106万、水军5万.水军有一定的战斗力要不然也不能打败日本人,骑兵步兵也是当时战斗力相当强,只是缺少统帅,以至于后来和清朝打仗,都败在缺少统帅和清朝内部的昏庸.否则之后的于谦也根本没有保卫北京的本钱,但是北京保卫战的失败却无法掩盖明军的内部问题,即缺少统兵的帅才。
不要认为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就把于谦看做是如徐达一类的人物,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在于明朝防御思想的胜利和雄厚的***储备,于谦的大多数功劳在于安定秩序和稳定人心,统兵打仗本身并非其所长,何况作为一个文臣,他的首要思想是守而非攻,明朝在北京保卫战里贯彻了他谨慎持重的思想,这在当时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错误。
但是明朝也因此丧失了主动出击的机会。
北京保卫战是蒙古人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更引发了草原地区重新的战乱,明朝面临着重新打服蒙古的好机会,但是于谦却没有做任何的动作。
也没有对蒙古地区进行报复性的惩罚战争,有人当然会说当时不是最好的机会,但是我想反问的是:什么才是最好的机会呢,难道重新面对一个统一强大的蒙古政权才是最好的机会?从后世看,明朝退守的后果恰恰是造成了蒙古草原地区的重新统一,俺答的骑兵在嘉靖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不断的骚扰明朝边境,把明朝拖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中。
石亨和徐有贞最后结局?
徐有贞(1407年6月16日-1472年8月19日),初名珵,字元玉,又字元武。
徐有贞遭到石亨、曹吉的陷害贬为广东参政,后又流徙云南金齿卫。石亨败亡后被放归。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徐有贞郁郁而终,时年六十六岁。
石亨(?-1460年),陕西渭南南志道里(今渭南市临渭区官路镇)人。
夺门之变后,石亨权欲膨胀,骄横跋扈,自然引起了朱祁镇的不满。天顺三年(1459年)秋,石亨受其侄子谋反和***亲王罪株连,停止上朝参见,削官为民,并究治石亨朋党,悉数罢黜。天顺四年(1460年)正月,明朝锦衣卫和朝廷重臣,都上奏朱祁镇,要严惩石亨及其党羽。于是,朱祁镇下诏令石亨下狱,以谋反罪处斩,并没收其家产。同年二月,石亨病死狱中。
南宫复辟之时,徐有贞是幕后最大的决策者,明英宗复位后,徐有贞向皇帝进言,杀掉了忠臣于谦、王文等,之后又和曹吉祥、石亨争权,被流放偏远之地,但和曹吉祥和石亨不同,徐有贞的结局还不错,最终活了66岁,得以善终。石亨因干预朝政明英宗忍无可忍,坐罪入狱,最终被杀。
石亨、徐有贞和曹吉祥等人乘明代宗病重之机发动政变,拥护被囚禁在南宫长达七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
英宗复位后,徐有贞、石亨、曹吉祥这三人仗着拥立有功肆意妄为,目无君上,结果都遭到了英宗的处置。三人里面除了徐有贞结局尚好,石亨和曹吉祥都以罪病死被杀抄家。
第一个被朱祁镇收拾的人就是夺门之变首功的石亨,石亨骄横跋扈早就不能为朱祁镇所容。
1459年,石亨受其侄子石彪谋反一案牵连而被罢免了一切职务,第二年又被收押入狱而病死狱中。
至于石亨之侄是否谋反,石亨是否病死狱中,谁又能说得明白?
朱祁镇让他病死,他当然就得病死。
徐有贞虽然早就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排挤之下而被贬出京,但却是三大功臣之中结局最好的一个。
也恰恰是因为石亨和曹吉祥的排挤,让徐有贞早早离开了中枢之地,让他没有机会向石、曹二人一样跋扈。
虽然事后徐有贞也一样被捕,还一度被流放云南,可是却因此保住了一条命,后病逝于1472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夺门之变后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夺门之变后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