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唐朝赵德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唐朝赵德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割让“燕云十六州”让中原门户大开的石敬瑭是沙陀人吗?这个民族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儿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是沙陀族人,出身将门世家,为洺州刺史石绍雍之子。其父善于骑射,因此石敬瑭跟随父亲练得一身骑射功夫,常随父征战沙场,屡立战功,从而升任河东节度使之职,手握重兵。
公元936年后唐皇帝李从珂派大将军张敬达统兵三万征讨石敬瑭,石敬瑭虽手握重兵,但对抗后唐王朝,恐力量不足,于是向契丹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上表求救,最终石敬瑭在耶律德光的帮助下终于灭掉了后唐,石敬瑭也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改建国号,定都汴州,改元天福,史称后晋。石敬瑭做皇帝后因国内反叛势力未全部扑灭,政局不稳,无法形成优势兵力。只得履行约定划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并每年进贡30万匹布帛以及奇珍异宝、饮食诸物等大量财物。还毕恭毕敬称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
沙陀族源于突厥别部,属同罗、仆骨部。突厥为唐击破,又转属薛延陀。七世纪中,唐太宗灭薛延陀,分同罗、仆骨之人置沙陀都督府。因当地有沙碛,故称沙陀。沙陀本身是一个游牧民族本身没有记载史料的传统,唐代文献对他们的记载少之又少。因此沙陀人早期的历史一直模糊不清。直至唐末沙陀人迅速崛起于代北后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民族,镇压黄巢起义,争霸中原,左右唐室,最终沙陀人建立了四个王朝政权。
后唐:
晋王李克用:(公元856年—908年),因一目失明,凶悍敢战,又称“独眼龙”。沙陀人,唐朝末年因镇压黄巢义军有功被封晋王、河东节度使。为后唐的奠基者。因与后梁作战屡败,忧虑过度生背疽而死。终年53岁。
庄宗 李存勖(公元885年—926年),小名亚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长子,母曹氏。沙陀人,袭父晋王位后,建立后唐,称帝。在位4年,926年在兵变中被箭射死,终年42岁。
明宗 李嗣源(公元867年—933年),生于应州金城,沙陀人,无姓氏,李克用收其为养子时赐名李嗣源。926年佣兵入洛阳杀庄宗继位,是为明宗,在位8年,病中兵变受惊而死,终年66岁。
闵宗 李从厚(公元914年—934年),小字菩萨奴,生于晋阳,原封为宋王,镇守邺城。933年12月继明宗位,在位仅2个月,被明宗养子李从珂废黜缢杀,终年21岁。
废帝 李从珂(公元885年—936年)本姓王,小名阿三,生于镇州平山。出身低贱10岁时被李嗣源收为养子,赐名李从珂。相貌雄伟,骁勇善战,因战功封潞王。934年佣兵叛乱,杀李从厚继帝位,在位3年。936年石敬瑭引兵入洛阳时自焚而死。
后晋
石敬塘是中国历史最负骂名的皇帝,也是沙陀族人一个败类割让燕云十六州自称儿皇帝,使中原门户大开,无险可据,契丹人可以长驱直入,流毒几百载,柴世宗英明神武,誓要收复失地,可惜天不***年,英年早逝,直到明朝才算真正的收复过来,谢谢,
石敬瑭,姓“石”(赭时Chach的汉姓),这个“石”出自西域石国。而石国,是昭武九国之一,均为粟特城邦。
也就是说,石敬瑭其实是粟特人。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合称昭武九姓,当年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也是粟特人,同样出自昭武九国。
粟特人,属于东伊朗语系,与波斯同源,在古代历史上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经商出名。
石敬瑭不是沙陀人,但属于李克用、李存勖的沙陀军事集团,是后唐明宗李嗣源(李克用的养子)的女婿。
沙陀人,是西突厥别部,原名处月(又译“朱邪”),由于最初分布在金娑山(今新疆博格多山)以南,蒲类海(今新疆里坤湖)以东的名为“沙陀”的沙漠一带,故名沙陀突厥,简称沙陀。
所以,沙陀人也好,粟特人也罢,最初都生活在我国新疆和中亚一带,之后随着唐朝灭东突厥和西突厥而部分逐渐内迁中原。
公元883年,李克用击败黄巢,黄巢退出长安,唐朝任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李”便是唐朝所赐。从此,沙陀人开始登上了中原的历史舞台。
五代十国的“五代”——梁唐晋汉周,除了朱温的后梁以外,其余四朝皆出自李克用的沙陀集团:
李克用之子建立后唐
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建立后晋
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这段时间,是沙陀这个族群的黄金时代,他们先后建立了沙陀第一王朝—后唐、沙陀第二王朝—后晋、沙陀第三王朝—后汉和沙陀第四王朝—北汉。包括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在内,后唐建立者李存勖,后汉建立者刘知远和北汉建立者刘崇都是沙陀人。
沙陀人,又名处月,以朱邪为氏,属于深目多须的欧罗巴人种。原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唐朝初年,沙陀人散居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天山山脉东部一带﹐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
633年(唐贞观七年),处月部首领曾随西突厥贵族阿史那弥射至长安朝见唐太宗李世民。后来,沙陀隶属于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沙陀部落跟随西突厥叶护阿史那贺鲁降唐。653年(唐永徽四年),唐朝在沙陀人分布的地区设置金满、沙陀二州。
662年(唐龙朔二年),漠北铁勒九姓反叛,沙陀首领朱邪金山跟随薛仁贵败铁勒于天山。朱邪金山因功被授予墨离军讨击使之职。702年(唐长安二年),朱邪金山升任金满州都督,封张掖郡公。
朱邪金山的儿子朱邪辅国被唐玄宗封为永寿郡王,朱邪辅国死后,他的儿子朱邪骨咄支袭封永寿郡王,并兼任回纥副都护。安史之乱时,朱邪骨咄支参加了平叛,因功被唐肃宗封为骁卫上将军。骨咄支之后,他的儿子朱邪尽忠被封为金吾卫大将军、酒泉县公。8世纪中叶以后,吐蕃占据河西走廊等地,沙陀与唐朝的联系受阻而中断,沙陀归附于吐蕃。
公元808年,朱邪尽忠和长子朱邪执宜率部众三万投归唐朝﹐途中尽忠被吐蕃追兵所杀。唐朝将沙陀部安置在盐州(今陕西定边)﹐设阴山都督府﹐以朱邪执宜为兵马使。唐朝因顾虑沙陀人员众多,反复无常,就又将沙陀人内迁到河东节度使辖区。
唐懿宗时﹐朱邪执宜的儿子朱邪赤心率骑兵帮助大唐镇压庞勋起义﹐被授予大同军节度使﹐赐姓李﹐名国昌﹐后又因助唐抵御回鹘而迁为鄜延﹑振武节度使。
公元876年,李国昌(朱邪赤心)的儿子李克用袭据云州(今山西大同)。唐朝用代北吐谷浑酋长赫连铎等及幽州节度使李可举屡击李国昌父子,李国昌父子败后逃入鞑靼部。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唐朝招李克用率沙陀﹑鞑靼军入援。李克用因为平定黄巢起义之功被封为河东节度使。
此后,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的朱温对峙。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李克用仍用唐朝“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
石敬瑭是什么人,做了哪些事呢?
石敬瑭后晋开国皇帝。唐末年李从珂继位后,石敬瑭担任河东节度使,由于双方的猜忌清泰三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军包围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州十六郡,在契丹帮他在中原稳定局面后,他自称儿皇帝,称契丹皇帝为父皇帝,石敬瑭对于契丹很是尊敬甚至非常谨慎每次书信往来皆用表以次来表示君臣有别每当契丹使臣前来便下拜受诏,这一举动一度成为中原王朝的耻辱。
石敬瑭称帝后,割让燕云十六州,并承诺每年给契丹布30万匹,银钱无数。
由于烟云十六州乃北部屏障,至此中原大地彻底暴露在契丹的铁蹄之下。危害甚至长达四百年。
石敬瑭称帝时期政治黑暗***,甚至穷奢至极,对契丹俯首称臣,对百姓如狼似虎凶狠恶毒,到了晚年更是度小忌人。信任宦官,结果造成宦官大乱。由于吏治***,朝纲败坏,以至民怨四起。
后在耻辱中死去,时年51。
最后配图都懒得给他配,因为他不配。
石敬瑭在中国历史上的形象可不够光辉。了解历史的人,一提到石敬瑭就会联想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对于他个人是屈辱的,对于汉民族他也是历史的罪人。
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天下纷争的历史时期。其中,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梁、唐、晋、汉、周,史学为了区分,前面加“后”字,这就是“五代”。
石敬瑭原为“后唐”重要军事将领,后起兵造反。为取得战争胜利,石敬瑭向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求援,认小于自己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亲,承诺割让幽云十六州,年年岁贡。
在契丹帮助下,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也使汉民族失去了对抗北方少数民族***的屏障。石敬瑭留下了千古骂名。
石敬瑭是后晋的皇帝,他把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把契丹国王叫*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唐明宗时,他的儿子李从珂和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和。唐明宗死后,李从珂即位,两个人的矛盾到达了决裂的地步。李从珂派几万人的军队攻打石敬瑭的晋阳。石敬瑭是有点招架不住,这时,他有个叫桑维翰的谋士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让他投奔契丹。
于是石敬瑭就给契丹国王耶律德光写了一封求救信,请求契丹国派兵支持他,并且打退唐朝的军队后,将雁门关以北的幽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两省)的土地割给契丹。而且还表示认耶律德光为父亲。
耶律德光早对幽云十六州是垂涎三尺,一看石敬瑭主动送上门来,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马上就派五万精锐的骑兵救援晋阳。这样契丹兵和石敬瑭是里外夹击,把唐军打扰了。
石敬瑭在契丹兵的帮助下,是一鼓作气攻打下洛阳。李从珂被石敬瑭的虎***虎威阵势吓得是魂飞魄散,再皇宫里放火,带着皇室家人自焚了。
石敬瑭消灭了后唐,在汴京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国号称晋。石敬瑭向契丹国上书,把契丹国的国王耶律德光称为*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后,把幽云十六州正式割给契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唐朝赵德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唐朝赵德钧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