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和西北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和西北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与吐蕃民族交融表现?
1、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2、甥舅关系的建立。文成公主入蕃,唐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特使护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黄河源柏海以子婿礼相见。其后赞普对唐帝均自称甥,此种关系,通过金城公主的再度入蕃更形加强。所谓“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在历史上传为美谈3.册封关系的建立。公元6×4九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册封松赞千布为驸乌都尉(官职)、西海郡王(封爵)。他写信给唐宰相长孙无忌说:“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愿勒兵赴国共讨之。”并以金琲十五种唐太宗昭陵。唐又加封他为賨王(或作宾主),并刻他与其他十三位少数民族王公将领的石像同列于昭陵。在此后一段很长的时期内,赞普死后一定向唐告哀。新任的赞普,也须经唐朝的册命才算合法4、汉藏文化交流与吐蕃文化的形成。吐蕃从泥婆罗和唐引进了佛教文化,又从唐引进了汉族文化,这就是吐蕃文化的两大渊源。
民族政策是开明,民族交融的表现: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在一起,互相学习交流,有许多少数民族人在唐朝做官,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唐太宗时(641年)、唐中宗时(710年)都与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谁能告诉我唐朝盛世持续了多久,就是唐玄宗到唐太宗这段历史?
唐朝唐太宗时代只是初期而真正盛唐是在唐玄宗时代,然唐太宗后就是武则天执政,在她执政时代政治清明,国泰平易近安,为后来唐玄宗时的盛唐打下基本,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其间共经由130多年吧
唐太宗贞观之治627年到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49,122年,中间虽然经历了武周时期,后突厥汗国复国,唐朝沦丧西北大片土地,国内吏治也过于严苛,但总体经济生产仍然在进步。
天宝年间唐朝开始转入衰落,唐玄宗不理朝政,土地兼并大行其道,均田制受到破坏,府兵制崩溃转为募兵制,引发藩镇之祸。朝政由“有才无德”的李林甫控制,安禄山身兼三节度使,扣留税收以“战事”的原因不交,其后更有“无才无德”的杨国忠为相,剑南道伐南诏损失15万军队,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彻底衰落唐朝如何统治草原?
唐朝对待北方草原少数民族势力的方针就是恩威并施。承认唐朝天可汗的地位的国家就是唐朝的朋友,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拥有着超强的经济实力和强盛的军事力量,谁能够得到唐朝的庇佑就得到了这个天下最大的保护伞。
所以很多的少数民族势力都想依附唐朝这颗大树,唐朝也顺着这些少数民族的这种思维方式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机会,只要北方草原上的国家年年向唐朝缴纳赋税缴纳贡品,承认唐朝的合法地位,唐朝将是他们永远的朋友,在他们遇到危机的时候,唐朝总是施以援手。
同样西北用兵,汉朝穷兵黩武唐朝却是称赞有加,评价为何天壤之别?
因为战争总要有一些目标,发动起来才合适,投入多大就得有多大产出,不管这产出是什么,总得有战术价值或者战略价值。西汉在西域发动战争都应该是为经营西域服务,一般情况也确实如此,然而有例外,不明不白的仗也不是没打过,天马战争就是如此。
天马战争的缘由就很离谱,两国关系一下子破裂同汉使的嚣张态度密切相关。不给就不给呗,不会怂恿周边部族去偷?去抢?给大宛换马的财货就不能转给别人?就算要翻脸,就不能造成个大军将至的阴谋再翻脸?这人有没有点政治手腕?怎么选上使节的?
关系破裂了就打呗,怎么打能不能动点脑子?大宛周围没有敌国?真的找不着带路党?那后来动辄几千汉军就卷起几万联军的情况是咋回事?
什么季节都能出兵,非得风沙大的时候出兵然后两路大军的一路没开打就被沙漠完全吞没?主帅李广利懂不懂地理人文,找没找过当地向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和西北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和西北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