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明朝历史,松锦之战明朝历史背景

kodinid 1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松锦之战明朝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松锦之战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决定明朝命运的松锦之战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不是说明大明王朝气数已尽?

决定明朝命运的松锦之战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不是说明大明王朝气数已尽?

“松锦之战”属于形势错判和战略失误,是本不应该发生的“赌国运之战”。

松锦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朝延指挥不当、后勤保障不力、各总兵战心不坚造成的,战役总指挥洪承畴的责任是次要的。松锦之战失败之后,大明的大势已去,已现危亡之局。

松锦之战明朝历史,松锦之战明朝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说“松锦之战”属于形势错判和战略失误?因为此前的崇祯十年启用杨嗣昌起,大明其实已现重大转机。

杨嗣昌于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出任兵部尚书,翌年入阁,深受崇祯皇帝信任。崇祯帝对他几乎言听计从,甚至惊叹:“用卿恨晚!〞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镇压农民军,主张“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杨嗣昌对明朝未来的规划可归纳为三点:一、攘外必先安内;二,足食然后足兵;三、保民方能荡寇。崇祯十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限制农民军的流动性,以图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两年内颇见成效。崇祯十一年,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崇祯十一年十一月李自成仅率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逃亡商洛山中。

但是,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清军两路南下,京师***。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等人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卢象升在河北巨鹿战死。两面受敌的明朝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调来,与孙传庭率军入卫。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

松锦之战明朝历史,松锦之战明朝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应对第四次清军入关作战及其后东线战事,崇祯的正确选择仍然应该是先安内,下决心以洪承畴、孙传庭主力,彻底解决西线战事,扑灭农民军,至少严防其复叛、复燃;后攘外,或与清议和,或收缩辽东防线(可以考虑乘间隙尽撤锦州、宁运之兵于山海关及宣大一线),同时征山东水师、南方水师重建东江镇以收牵制之功。

可惜的是,崇祯皇帝和朝廷一再误判,一错再错,错失得之不易的转机,致使崇祯十二年后西线形势逐步逆转,而东线陷于松锦之战。

历经两年的松锦之战失败后,大明已难支撑。最后是到了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快速攻入北京,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明亡。

松锦之战明朝历史,松锦之战明朝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松锦之战是决定明清两朝兴亡的关键战斗!公元1640年,皇太极用围城打援的办法,命令清军逐渐蚕食锦州***,包围锦州,长久围困,以迫其投降。锦州守将祖大寿看出清军的意图,就紧急向明朝告急,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带领13万人马来解锦州之围。锦州之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

1641年,洪承畴率部到达松山。双方在乳峰山展开激战,清军失败!但洪承畴很谨慎,驻扎在宁远,以观其变!但明朝兵部主官陈新甲以粮饷难筹,希望速战速决,还让不知兵的崇祯下令给洪承畴,即刻出兵!就这样,洪承畴不得不硬着头皮与清军决战。同时,皇太极命阿济格突袭塔山,夺取了明军的粮草,明军不战自乱,并且松山的副将夏承德叛变,密约降清,主动作内应!1642年二月,松山城破,洪承畴等被俘;三月,祖大寿率部降清,清兵占领锦州!松锦之战以明军的失败而结束!这场战役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坍塌,为逐鹿中原铺平了道路。明朝的失败主要是皇帝不明真相还急功冒进,不能让前线的指挥官根据敌情来决定进退!这场战斗不仅损失了十几万精锐之师,还洞开了进攻中原的门户,形势对明朝来说是急转直下,人心惶惶,气数已尽,明朝在四年后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松锦之战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松锦之战明朝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崇祯 明朝 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