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出现历史大宰相,唐朝出现历史大宰相吗

kodinid 1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出现历史宰相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出现历史大宰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宰相大排名?
  2. 李显时期唐朝五大宰相?
  3. 唐代宰相(接近者)除了李以外是不是崔最多?
  4. 唐朝宰相的权力有多大,为什么唐朝有那么多的宰相?

唐朝宰相大排名?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武则天举荐,武则天提升为洛州司马。不数日,狄仁杰再荐之,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过了一段时间又得姚崇推荐,于是升任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岁。

唐朝出现历史大宰相,唐朝出现历史大宰相吗-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幽求(655年-715年),冀州武强(今河北武强)人,唐朝宰相。刘幽求进士出身,武周时期官至朝邑尉。710年(景云元年),刘幽求辅佐李隆基,发动唐隆***,拥立唐睿宗,封尚书右丞,徐国公。后进拜侍中,获赐铁券。

712年(先天元年),刘幽求谋诛太平公主,因事泄流放岭南。先天***后,又被召回朝中,升任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因与姚崇不和,被罢为太子少保,因此颇有怨言。714年(开元二年),刘幽求被贬为睦州刺史,后又调任杭州。715年(***三年),刘幽求在赴任郴州途中病逝,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献。

李显时期唐朝五大宰相?

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号称“五王”。但是,他们被封王没过多久,就遭受了严厉的打击。不但被取消王位,还被贬谪了地方上担任刺史、司马这样的官职

唐朝出现历史大宰相,唐朝出现历史大宰相吗-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他们最终连个刺史、司马也没有当稳当,张柬之、崔玄暐两人,在贬谪途中,还没走到目的地,就在巨大的磨难中病死。

敬晖、袁恕己、桓彦范这三个人,则在贬谪的途中被***。

唐代宰相(接近者)除了李以外是不是崔最多?

唐朝相权三分,三***官皆称宰相,历代三***官中李姓有21人(李世民担任过尚书省和内史***官,重复算一人),崔姓有7人。但是,韦姓担任过三***官的有9人,裴姓的有8人,刘姓的也有7人,张和杨姓都有6人。

唐朝出现历史大宰相,唐朝出现历史大宰相吗-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宰相的权力有多大,为什么唐朝有那么多的宰相?

唐朝的宰相制度,叫做“政事堂”制度,后改称“中书门下”,是一种集体宰相制度。通常宰相班子由二、三人至十余人不等构成(极少数情况也出现过短暂独相)。成员包括中书、门下二***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及不定数量的被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或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员。这就要从三省六部制开始说了。


三省六部制,始创于隋代,兴于唐代,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中书省隋朝称内史省)负责起草政令,长官中书令,正三品,副长官中书侍郎,正四品上。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长官侍中,正三品,副长官门下黄门侍郎,正四品上。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长官尚书令,正二品,副长官左、右仆射,从二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李世民继位前称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长官为尚书,正三品,副长官侍郎,正四品上。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尚书令,继位后此职务不再授予官员)

理论上,三***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同为宰相。但是,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前曾担任尚书令一职,他继位后此职不再授予官员下,所以尚书***官长期缺位。与此同时,因为尚书省官员品级高于中书、门下二省,从制衡角度考虑,尚书省在权力上反而是最小的,只有执行权,无决策权。副长官左、右仆射很多时候只是作为荣誉衔。

(政事堂集体决策)

如此一来,真正的固定宰相实际上就只有中书令、门下侍中两人。按照正常程序,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但如果中书、门下二省意见不一致,势必严重影响行政效率。于是,李世民在位期间,在门下省设政事堂,由中书令、门下侍中及部分其他官员共同决策。皇帝任命参与决策的其他官员,被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是三品官的意思,而是“同中书、门下二省的三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一起处理政务”的意思)。这只是个差遣,这些官员本身的官职品级不会受到影响。理论上五品以上官员都能够被授予这二者,通常情况下,往往是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六部尚书、侍郎等最有可能以这样的身份入相。这些人都被称为宰相。

(武则天将政事堂由门下省迁往中书省,削减门下省封驳权)

政事堂原本设在门下省,武则天称制时,将政事堂迁往中书省,由亲信中书令裴炎掌理,取消了门下省的封驳权,从此,中书令成为首席宰相。武则天又一度将各机构、官职改名,中书省改称凤阁,长官中书令改称内史;门下省改称鸾台,长官侍中改称纳言;同中书门下三品改称同凤阁鸾台三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改称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李唐复辟后改回原称呼。

(李隆基***用张说建议,中书门下联署办公)

玄宗在位期间,又***用中书令张说的建议,将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由原本的定期会议改为直接中书门下二省联署办公,进一步削弱门下省权力,并且下设六个堂,与尚书省六部的职权多有重叠,也削弱了尚书省的权力,是一种进一步集权的表现,原本三省分权的作用形同虚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出现历史大宰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出现历史大宰相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宰相 门下 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