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变迁的结论,唐朝历史变迁的结论是什么

kodinid 3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变迁的结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变迁的结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初的“十道”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后来有什么变化?
  2. 从唐朝由盛转衰最后走向灭亡的历史中能够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唐初的“十道”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后来有什么变化?

“道”在唐代有多种含义,在唐前期主要是指监察区。贞观元年(627)太宗分天下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都是按自然山川形势而划分的地理区域。但此后所置的巡察等使,并不按“十道”分遣,直到天授二年(691)以后,“十道”才成为定制。唐初的道没有固定的职官,贞观八年(634)仿照汉代十三部刺古代风景史的形式,派李靖等十三人为黜陟大使,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以施赏罚,并询访下情。对经过战争或受过水旱灾的地区,则另派大使巡视,以安定社会秩序,安抚人心,称为安抚使。到高宗神龙二年(706),以五品以上官二十人为十道巡察使,又称存抚使,其职责是考察各道官吏的政绩,巡视道辖的灾区。此时的“道”已是名副其实的监察区。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又新置京畿道、都畿道、黔中道,并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分山南道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是为***十五道。每道置***访处置使,并有了固定洽所,这个时期的“道”仍是一种监察区,***访使属于监察官员

唐朝历史变迁的结论,唐朝历史变迁的结论是什么-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史之乱”以后,道的数量越来越多,名称也变化颇多。至德(756~757)以后,改***访使为观察使,天下道增至四十余,其中大道辖十余州,小道仅辖二三州,基本上以军事、行政需要划分。观察使一般兼节度使,或兼都团练使或防御使。观察使成为道的基本使职,掌监察,并兼理民事。其长官带节钺者为节度使,不带节钺者为观察使,掌管军事、民事、财货。道的性质也就由监察区逐渐变成凌驾于州郡之上的一级行政实体,遂使唐代的行政区划由州县二级制发展成为***制。

此外,在唐代还有其他性质的道,如作为军事行军路线的道,如引月道、金牙道等;作为军事防御区域的道,武德中(618~626)分关中为十二道;还有作为行台省统领的区域,比如武德年间的陕东道大行台省、河北道行台省等。

从唐朝由盛转衰最后走向灭亡的历史中能够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唐朝在经历了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之后,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达到前所未有的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也就是我们统称的“***盛世

唐朝历史变迁的结论,唐朝历史变迁的结论是什么-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唐玄宗天宝之际,统治日益***,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重用馋臣,杨氏一族如李林甫、杨国忠,还先后封了杨家三姐妹公国夫人,从而导致朝政***,奸佞当道。不光如此,唐玄宗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大量册封节度使,对外频繁用兵,使得国家主要出现了两大问题:

1: 农民负担加重,本来严重的土地兼并,再加上繁重的兵役和赋役,大量农民破产;

2: 节度使全力膨胀,全国三分之二的兵力集中在边疆节度使手中,使唐初太宗时的内重外轻的局面发生变化,尤其是安禄山领三路节度使,手中兵马数十万。

唐朝历史变迁的结论,唐朝历史变迁的结论是什么-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天宝之际的唐玄宗的统治,导致了上层建筑上的衰落,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盛极而衰,逐步走向了衰落,后来全国经济严重破坏,藩镇割据一直跟随唐朝直至907年唐朝灭亡。

综上所述,从唐玄宗的衰败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经验教训:

政治:

1: 要以史为鉴,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3:任用贤人,虚心纳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变迁的结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变迁的结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唐玄宗 唐朝 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