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建紫禁城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建紫禁城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故宫修建背景及主要建筑?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天顺三年(1459年),营建西苑。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整20年。
北京故宫的外廷以三大殿为主。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基台三层重叠,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
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重叠起伏,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栏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明代朱元璋死后有他孙子朱允文继承皇位,朱元璋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 发动靖难之役 ,夺取帝位后,在南京城登基做了明朝第三位皇帝 ,因为怀念驻守已久的燕京今天的北京 又知道北京在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另外南京都是朱允文的势力 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
故宫的建造过程 超详细?
建造***和选址: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决定在北京修建一个新的皇宫,命令官员们选址。在选址的过程中,会议场所选定了今天的北京中轴线,即南北中轴线上。最终选址在旧的元朝皇宫北面的地区,由此开始了故宫的建造***。
地基施工:明成祖朱棣下令开始挖掘地基,以便为皇宫建造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地基挖掘过程中,挖出了大量的泥土,被运往附近的景山和玉渊潭,成为了今天的景山公园和玉渊潭公园。
建筑设计和施工:在地基施工完成后,明成祖朱棣命令建筑师和工匠们开始设计和建造故宫的建筑。建筑师主要***用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风格,包括建筑和园林设计等。在建筑和园林的设计中,有很多细节和艺术手法,如对称、平衡、颜色配合等。
建筑材料和装饰:故宫的建筑材料和装饰也是非常精细的。建筑材料主要***用了木材、砖石和泥土等,而装饰则***用了许多精美的彩绘和雕刻,包括彩画、石雕、砖雕、木雕等。
宫廷文化和生活: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的代表,也是宫廷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明清两代,故宫作为皇帝和宫廷的居所,宫廷生活和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和繁荣。皇帝和皇后在故宫中举行了各种仪式和活动,如宫廷宴会、婚礼、冠礼等。
故宫建造过程: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故宫。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
在建造过程中,征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万人,而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而修建的,布局规划遵循了《周礼•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
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位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东西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而后寝则是以乾清、交泰、坤宁这后三殿以及东西六宫、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外西路的建筑为主,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皇妃居住、祭祀的地方。左祖右社是这样布局的:在午门外东侧是皇帝祭祖的场所太庙,西侧则是祭社稷的场所社稷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建紫禁城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建紫禁城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