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西厂历史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西厂历史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的西厂是什么时候,是由哪个皇帝建立的?
明朝的西厂是1477年由明宪宗建立的。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刘瑾。
明朝两大机构东厂和西厂的区别?
东厂(全名:东缉事厂),官署名。中国明朝时期的由宦官执掌的特权监察、情治机构。
东厂对官吏、士大夫甚至于一般庶民制造了大量冤案,在当时颇受士人反感。执行公务时,与锦衣卫相同,持有“驾帖”以证明代天子行事,并且由刑科给事中的“佥签”。
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刘瑾。
特务机构“西厂”在历史上真实存过吗?
西厂在历史上是真是存在的。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在明朝历史上短暂存在过,由于在明成化明宪宗在位时京城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又有一个妖道李子龙用旁门左道蛊惑人心,甚至网罗了很多太监,意图不轨。虽然李子龙一干人等被锦衣卫查办,但是明宪宗还是感到自己的侦查刺探力量不足。就让身边小太监汪直出宫打探消息,汪直此人抓住机会捕风捉影,收罗不少消息给明宪宗。宪宗对他的表现满意就继续让他独立打探消息,西厂前身也就出现了,几月后宪宗成立西厂,首领汪直。西厂的军官主要从禁卫军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西厂本是为了帮助宪宗侦查刺探消息的,但他为了升官敛财,捕风捉影织罗冤***错案,一时间人心惶惶***人怨,以大学士商辂(就是那个连中三元的人才)为首的辅臣集体上书,向宪宗痛陈西厂之危害,并将汪直办下的不法之事一一举报。宪宗收到奏章后为之震惊,于是将成立五个月西厂撤销,遣散了西厂的人员。
西厂裁撤一月,宪宗深感没有安全感,奸臣缙为讨欢心上书重开西厂,宪宗借机复开西厂汪直复出,戴缙重用。在此后的五年里,汪直领导西厂又办下了无数“大案”,将反对自己的朝臣如商辂、项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权势也达到了极点。物极必反宪宗警觉,将汪直调离出京解散西厂。
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五年后刘瑾倒台西厂再度裁撤。以后西厂再也没有设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西厂历史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西厂历史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