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太和殿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太和殿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太和殿的历史故事?
明朝是我个人最欣赏的一个朝代,起码没和外戚低头通婚,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我欣赏朱元璋和朱棣两父子。太和殿在永乐年间建成时名为奉天殿,嘉靖时期更名为皇极殿,清初顺治朝改名太和殿。大殿落成仅百日,就遭雷击起火,三大殿尽毁。之后在嘉靖、万历、康熙年间又三次毁于火灾,现存建筑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当时,由于巨型楠木稀缺,重建的太和殿在规模上明显缩水,面积大约只有永乐年间的一半。为提高防火性能,大殿两侧以阶梯状的防火墙代替了原来的木廊。从此之后,太和殿再也没有被烧毁。通过太和殿下方巨大的基座,不难想象明代大殿的规模。
为什么太庙和太和殿都是11间?
太和殿等宫内建筑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火灾,殿宇四周檐下由一圈廊子相互连着,一处失火就可能火烧连营,所以将有的廊子改为砖墙。
太和殿在明朝是9间,清初也是9间。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皇宫御膳房失火。一阵狂风袭来,大火烧向太和殿的配殿,继而顺着斜廊烧到了太和殿。
事后,康熙下令将6名火灾肇事者杀头,又下令在重修太和殿时将其东西两侧各加一道防火墙。
当时,殿周围都是廊子,后来改建时工匠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把太和殿山墙向外堆,把山墙下檐廊子包入殿内叫夹室,于是9间之制被打破了,太和殿多了两间夹室,看起来就成了11间。这就是太和殿9间改为11间的由来,也是清朝对宫殿格局最大的改变之一。
故宫太和殿大梁是什么木?
是松木。
明朝刚刚建造故宫所以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单是准备的工作,就已持续11年。所以建造之难。
而故宫的木材选用的是比较珍贵的楠木,并且楠木是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的,所以大量的百姓冒险进山***木,从而导致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
到了清朝之后因为珍贵的楠木已极为稀少所以都是改用了东北的松木。
故宫太和殿前的大石雕叫什么?
太和殿前的三层台阶中,也有三块与保和殿后大小一样的石雕。太和殿前的大石雕虽与保和殿后石雕尺寸大小相同。但不是一块完整的石料,而是由三块不等的石料拼接而成。
保和殿后的云龙大石雕,是故宫最大的一块石雕,艾叶青石雕刻而成,据推断应与紫禁城同时而建,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580余年的历史了。
云龙石雕长16.57米,宽3.17米,厚1.70米左右,重250吨。石雕四周饰以番草图案,下部为海水江崖,中间雕刻着流云衬托的九条蟠龙和五座浮山,象征帝王的“九五至尊”。云龙生动,布局严谨,雕刻精细,一丝不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母亲皇太后七旬万寿大典,乾隆皇帝上谕,命令内务府将保和殿后最大雕石磨去原雕,重新雕刻。内务府大臣遵照乾隆皇帝的谕旨,挑选出最好的匠人,画好图样,呈乾隆皇帝审定,再命石工按图样精雕细刻。此后乾隆皇帝亲自前往查看,对石雕做工十分满意,但却对石雕两侧的踏跺纹饰不满意,认为其与整体不协调。
内务府的官员们就又按照皇帝的旨意做出调整,修建了两边的石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云龙大石雕,就是清代乾隆时期的最终版,在内务府的档案中有着最为详尽的记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太和殿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太和殿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