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皇帝陵墓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皇帝陵墓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四大名陵
1.明孝陵——位于江苏南京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
2.明祖陵就是朱元璋登基做皇帝后为了光宗耀祖,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为他的高祖朱百六(玄皇帝)、曾祖朱四九(恒皇帝)、祖父朱初一(裕皇帝)而建的衣冠冢。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
3.明祖陵又称“明代第一陵”,是全国唯一的水下皇陵,坐落于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镇明陵村境内。
明皇陵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的陵墓。最初被称为英陵,后来改成皇陵。
4.明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历时47年建成,是恭睿献皇帝朱祐杬与慈孝献皇后的合葬墓。明显陵占地面积达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其外罗城周长3600余米,蜿蜒起伏于山峦叠障之中,其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尤其是“一陵两冢(不是合葬在一起而是起了两个坟茔)”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明朝天启皇帝陵墓?
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天寿山陵域潭峪岭西麓。
始建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三月玄宫建成,崇祯五年(公元1633年2月)二月地面建筑完工,用时五年,明德陵占地约3.1万平方米,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死后葬于明德陵。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是天启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该陵始建于天启七年(1627年)九月。那时,熹宗朱由校过世不久,崇祯皇帝刚刚御极,明王朝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德陵的营建,遇到了不少难题。
明朝皇帝陵墓为什么没有被盗?
1、 陵寝建造的足够坚固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在建造时,不仅选择依山而建,同时在建造陵寝时更是动用了数十万的劳力,在耗费了30多年的时间里,才将这座规模庞大的***陵墓建造而成,并且该陵墓使用许多巨石,这些巨石通过人力曾曾堆砌,在经过特殊的工艺对其进行加固。所以,外面的人想要进入到陵寝之内,基本上是个不太可能的事情。
2、 墓地建筑规模浩大。
明孝陵的庞大规模,主要体现在皇陵的地表之上,而在这庞大的建筑之下,则是一个个的陪葬坑,朱元璋遗体存放的主墓室其实只占很小一部分,根据专家的探测,明孝陵地下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盗墓贼想要在这么大的面积之内,准确的找到主墓室,其可能性会十分渺小。
为什么明朝皇帝住北京葬南京?
其实不是这样的。明朝皇帝从朱棣开始就住在北京,也都埋在了北京;葬在南京的明朝皇帝只有明太祖朱元璋,也只有他住在南京。
其实朱元璋洪武年间就考虑过迁都的事,为此太子朱标在西安和北京两地之间考察,不过还没等到朱标做出选择,就头痛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朱元璋悲痛之余,迁都的事情就拖延了下来,他留在了南京,驾崩后葬在了南京,就是现在的明孝陵。
朱允炆即位后由于削藩政策引起藩王不满,镇守北京的朱棣率军靖难赶走了朱允炆自己做了皇帝,很快就下令迁都回到自己的老家北京。从那时候开始,明朝所有皇帝都在北京居住,死后也都葬在了北京,就是如今的明十三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皇帝陵墓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皇帝陵墓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