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朝状元,唐朝 状元

kodinid 4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唐朝状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唐朝状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状元有多重?
  2. 历代罗姓状元?
  3. 状元榜的别称?

唐朝状元有多重?

唐朝的科举考试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考,它是一场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此,只要你是真正的有实力,那么你就可以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成绩取得做官的资格。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很公平的考试,它并不是看你的家庭背景,也不是看你的外表,而是看你的个人实力。即使是出身寒门的学子,或者是相貌平平的学子,只要你肯刻苦用心的学习,那么就一定能够取得你想要的成绩。

历史上唐朝状元,唐朝 状元-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并且,在科举制中获得状元的是十分厉害的。所以,在那个年代状元的地位是不错的。如果是家中出现了一个状元,那么全家人都会跟着他沾福气。

状元不仅能够取得做官资格,而且也会让很多人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刮目相看。因而,科举制是很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当上状元也成为了很多人的梦想。

不过,虽然说科举制出来的状元的地位是挺高的,但是唐朝是一个重视武官的朝代。科举制的状元一般在朝廷里担任的都是文官的角色,所以相对于受重视的武官来说,它的地位还是要相对的来说低一点,晋升机会和发展的空间也没有武官那么多。

历史上唐朝状元,唐朝 状元-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那个时候,对驰骋沙场具有很大的兴趣的人都会选择去做一个武官。因为武官不需要经过历时长久的寒窗苦读,并且武官以后的前景也是很不错的,所以他们一般不会选择走科举制的那条路。

历代罗姓状元?

罗诱 (1100?-1160?) 海州人,刘豫伪齐阜昌四年(1133)癸丑科状元及第。《大金国志》卷三十一《齐国刘豫录》:阜昌四年二月,“是月,赐状元罗诱以下八十四人及第”。据此知罗诱为本科状元,但其人传记无名,事迹失考

罗伦(1431—1478),明代理学家、状元。字应魁,一字彝正,号一峰。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家贫好学。成化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历史上唐朝状元,唐朝 状元-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状元榜的别称?

1.状头:唐代凡参加礼部试的常科考生,考试之前必须到礼部投“状”,就是写有本人姓名籍贯及三代履历的家庭状况表,这类似于今天的高考报名表,居于首位的就叫“状头”。后来经礼部考试录取后放榜公布名单,位居榜帖头名者就称为“状头”,这是唐人对进士第一名的常用称呼。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 )状元郑合敬及第后,夜宿平康里,赋诗云:“春来无处不闲行,楚闰相看别有情。好是五更残酒醒,时时闻唤状头声”(《唐摭言》卷三)。


2.状元:这一称呼也出现在唐代(见《唐摭言》卷三“谢恩”条)。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状元榜眼”条云:“进士第一人称状元,起于唐,至今犹因之。”中唐以前习惯称状头,以后才多称状元。宋代进士第一名起初称榜首,后来依唐人习惯称作状元,而且第二、第三名有时也呼为状元(《十驾斋养新录》卷十)。直到明朝初年,朝廷才明确规定“状元”为一甲头名进士的专称。《明史》卷七十《选举二》云:“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


3.榜元:唐代状元有时也称榜元。范摅《云溪友议》卷上“古制兴”条记载,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礼部侍郎高锴复知贡举,省试诗最佳者为宗室李肱,“乃以榜元及第。”唐代笔记《玉泉子》也记载:“卢肇、丁稜之及第也,先是放榜迄,则须谒宰相,其导启词语,一出榜元者,俯仰疾徐,尤宜精审。”唐代进士录取名单例用黄纸书写张贴,称作“榜帖”、“黄榜”,美称“金榜”。第一名称“榜元”与“状元”同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唐朝状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唐朝状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状元 进士 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