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衰败历史的教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衰败历史的教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瞻基之后明朝开始衰落?
不是。1449年的土木之变,明军不战自溃,明英宗被俘。明军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文武官员亦死伤数十人,损失马匹二十万头,衣甲器械辎重损失无数。明英宗复位后更是杀了以于谦为首等众多权臣,导致明朝军政在土木之变之后第二次断层。
随着开国武人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在土木堡之变被消灭殆尽,皇帝只能通过内廷的宦官来制衡文官集团以贯彻自己的意志和整个国家的意志,文武大臣和君主离心离德,国势日蹙。
为何说大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是土木堡之变而是夺门之变?
简单来说,明朝的兴衰不在于某个转折点,而在于一堆堆事。
每个事件都不足以扭转一个王朝的运势,但是一堆一堆的事情叠加在一起,党争、异族、天灾、起义等等,最终王朝会走向他们共同驱使的那个终点。
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都是这一堆堆事情中的一件,只不过它们的影响很大,类似的还有如万历怠政等等。
算起来,夺门之变可以说是土木堡之变的余震。
宣德皇帝撒手人寰以后,留下了年仅9岁的正统皇帝,他是明朝开局形势最好的皇帝,接手了全盛的庞大帝国,年纪幼时有祖母垂帘听政,有三杨处理政务,等他长大了,祖母和三杨先后逝去,简直完美。
可惜完美建立在正统皇帝本人有足够能力的情况下,但他显然并不具备一位明军应有的素养,这也就算了,他还有明君的心。一位贪生怕死的昏君是不会想到亲征的,打死他都不会,唯有那些把自己当明君的昏君,才会做着大军出征、摧枯拉朽的美梦。
正是因此,当瓦剌入侵的消息传来,二十来岁的正统皇帝跃跃欲试,满心想着效仿父亲,御驾亲征,荡平草原。
在正统皇帝之前,每一任明朝皇帝都见过战火,只有建文皇帝是失败者,正统皇帝在出发前绝对不会认为自己会成为失败者,但由于他的一番骚操作,他成功超越了伯祖父建文皇帝,将数十万明军和一班文武重臣全部葬送在了土木堡,是为土木堡之变,自己还恬不知耻地成了叫门天子。
另一边,明朝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北京城内人心惶惶,于谦等人挺身而出,扶郕王朱祁钰继位,把正统皇帝尊为太上皇,变相废了他的皇位。于谦等人积极组织北京保卫战,万幸的是,这场战争打赢了,明朝避免了盛世倾覆的危机。
经过如此重大的军力打击,明朝的国防政策全变了,以前积极进攻的方针已经无力维持,明朝的北境真正固定在了长城沿线,天子在守过一次国门后,很可能要面临第二次、第三次。
明朝由盛转衰,并不是从某一具体***开始,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至于土木堡之变,不过是这个过程最终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土木堡之变前,明朝就已经由盛转衰。
明朝是个早衰的王朝,其真正的繁荣阶段在洪武中期到永乐中期。洪武前期,明朝尚面临着诸多内忧外患,主要任务是扫清这些危险因素,因此明朝所谓“盛”的开始时明朝洪武中期。而到了永乐中后期,由于朱棣的大规模北征,南征以及大航海,加上迁都北京需要修缮大运河,导致民生凋敝,社会疲敝,经济萧条,“盛”最终结束。如果究其原因,则是明朝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如半农半兵的恶军户卫所制度,严格的户籍制度和制度上的重农抑商,打击贸易。
但就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相比较,显然夺门之变对于明朝的影响要比土木堡之变更为深刻。土木堡之变,是明朝五十年积弊的最终结果,使得明朝损失了无数的良臣和军队。然而,仔细看会发现,土木堡之变中虽然朝廷骨干被诛杀殆尽,但这些人的年龄普遍偏大,即使在此战中侥幸存活,不久之后也会被以于谦为代表的中年一代所替换;而京城的防务,后续若能有稍微正常的皇帝,重整起来也不是很困难。因此,土木堡之变对明朝实际的影响并不如所表现出的那般大。反而,蒙古人抓去了废物皇帝朱祁镇,将明朝最大的毒瘤暂时移走,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朱祁镇的继任者朱祁钰,虽说不是什么千古一帝,绝世明君,但好歹是个能够收拾烂摊子的君主,定位为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并不为过。但朱祁钰在生病之时,却发生了夺门之变,被朱祁镇给复辟了。朱祁镇的复辟,让明朝彻底失去了喘息的机会,从此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在这个废物的带领下,忠良如于谦被处死,河套地区被蒙古不断蚕食,荆襄一带的流民问题产生并不断严重,而朱祁镇对这一切,毫无办法。
朱祁镇从他父亲手中接下的,是一个生产逐渐恢复的王朝,但他走后,给自己儿子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破烂王朝。可见,明朝第一位废物皇帝,朱祁镇当时无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绝不是因为某一起***造成的,而是一系列的***造成的,就比如唐朝由盛转衰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前后持续了七年零三个月,这个话题放到明朝时期也一样,不能简单的将明朝由盛转衰归结于土木堡之变,或是夺门之变,如果非要说,土木堡之变让大明的国力衰退了,而夺门之变则毁了明朝的精神。
朱瞻基选人实在是有问题,他给朱祁镇留下了杨士奇、杨荣、杨溥辅佐没啥问题,但是偏偏又给朱祁镇留下了一个阉人王振,据说王振是自己阉了进宫当宦官的,他很擅长察言观色,所以朱瞻基非常喜欢他,后来朱瞻基死了,朱祁镇登基后王振被任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最开始朱祁镇有张氏管着,朝政有三杨辅佐,有人制约着王振,朱祁镇也还没有跑偏,后来三杨死了,太后老了,朱祁镇又十分的宠幸王振,王振开始把朱祁镇带偏了,朱祁镇亲政后,他非常想要搞出一番作为来,当时蒙古分裂出来的瓦剌逐渐崛起,屡次侵犯大明边境,本来把能征善战的将领派去征讨就行了,王振挑唆后,朱祁镇打算自己亲征。
明英宗朱祁镇
虽然五十万大军是临时拼凑的,但是指挥得当要打赢瓦剌问题也不大,结果王振根本就不懂指挥打仗,一通瞎指挥,朱祁镇也由着他,这就导致了明军行军路线多次变动,就在部队行至土木堡时,士兵们四处寻找水源,瓦剌大军杀到,明军溃逃,朱祁镇等人被瓦剌俘虏。
消息传回朝中,举国震动,很多大臣纷纷建议往南迁都,富足一些的人家,也开始拖家带口的往南方逃跑,瓦剌大军还在步步紧逼,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于谦、陈循这群大臣站了出来,他们果断的拒绝了瓦剌以朱祁镇要挟大明的条件,然后拥立朱祁钰登基,先让国家稳定了下来,于谦亲自上阵率领22万大明军队在北京抵抗瓦剌,瓦剌一路攻陷白羊口、紫荆关、居庸关等地,于谦等人是做好了城破人亡的准备了,结果最后居然把瓦剌给击败了,正是靠着于谦这群大臣力挽狂澜,大明化解了这次危机。
于谦
朱祁钰上台之后,最开始也没想过自己能在皇位上坐多久,瓦剌大军都怼到北京城外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北京城就攻破了,但是最后大明居然击退了瓦剌,于谦代表大明和瓦剌和谈,瓦剌也愿意将朱祁镇还回来,但是朱祁钰可不乐意了,因为朱祁镇回来了谁来接着当皇帝呢,朱祁钰非常明确的表示自己不愿意退位。
后来朱祁镇被大臣王直给接了回来,朱祁钰直接把他囚禁在南宫之中,这一关就是七年,朱祁钰还把太子朱见深(朱祁镇的儿子)废了,这引起了很多朝臣不满,后来朱祁钰病重了,石亨,徐有贞,杨善,王骥等大臣密谋发动政变,撞塌南宫宫墙,拥立朱祁镇复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衰败历史的教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衰败历史的教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