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怎么减肥对比,唐朝怎样

kodinid 3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怎么减肥对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怎么减肥对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汉朝喜欢瘦子,唐喜欢胖子这审美关点相差太大了吧?你怎么看?

汉朝喜欢瘦子,唐喜欢胖子这审美关点相差太大了吧?你怎么看?

用现在的眼光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是突然间发现一个漂亮丰满的女人眼前一亮,又喜欢丰满的了,说明各有特殊的魅力,要不然皇帝怎么招上千美女进宫?他是看一个爱一个。

宋朝著名的宋词,是对宋朝对女性审美的完美诠释,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道尽女人的温婉婉约、言尽情深。宋朝烟花柳巷行业盛行,花魁行首都是娇小温柔的美女。就能看出宋朝评判美女的标准小鸟依人的娇小温柔。所以汉朝和宋朝都认为美女瘦点漂亮,成语环肥燕瘦就是其中的代表。

唐朝历史怎么减肥对比,唐朝怎样-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唯独唐朝是以胖为美,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唐朝这个国家统治者说起了,唐朝皇族和贵族大部分出自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这一集团的成员都是鲜卑族和汉族的混血。

草原民族鲜卑最开始就是游牧为生的,在他们的审美系统里,牛羊马长的膘肥体壮是健康富足的象征,以此引申到鲜卑女人长得丰满肥胖也是最美的。上行下效作为统治阶层的李唐皇室喜欢的,必然会在整个国家盛行的,所以社会上普遍以胖为美 。特别说明这里的胖是丰满圆润的意思,而不是单纯的肥胖。

每一个朝代都有着自己审美标准,而每一个标准都是根据当时的局势而决定的。而我认为不管是胖还是瘦最重要的还是眼缘,你说呢?

唐朝历史怎么减肥对比,唐朝怎样-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了解更多历史也可以关注我的账号哦~

‘上行下效’引导了整个社会审美观的进程发展

赵飞燕是西汉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任皇后,汉哀帝时的皇太后,其原名未被正史记载,通常认定为宜主,以瘦出名。

唐朝历史怎么减肥对比,唐朝怎样-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传说赵飞燕瘦体窈窕、体态轻盈、身轻如燕能作掌上舞,深得刘骜欢心,并且长霸帝心,久宠不衰,从而导致整个汉室天下皆以瘦为美为宜,进而让汉朝形成了‘瘦美’的审美观。

到了唐朝,出了个杨玉环,被誉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早前并不是唐玄宗妃子,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她天生丽质,丰腴富雅,再加上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肥美之态异于常人,从而受到李隆基的深宠,独享帝恩。

唐玄宗当年看中了杨玉环的美貌,不惜让人口诛笔伐,揽了‘扒灰’之名也要把她搞到手,可见她的漂亮。

李隆基的重口味打破了自汉以来以‘瘦’为美的审美观,慢慢引导唐朝进入以‘丰润’为美的审美观时期

两个朝代相悖的审美观,皆是由天子喜好引导形成,大家说是不是‘上行下效’之由。


“环肥燕瘦”代指了两个朝代人们对女子的审美观念。

赵飞燕弱不禁风、骨感十足,但偏偏让汉成帝恋恋不舍;杨玉环丰满圆润、肉感风韵,却让唐玄宗不顾***,从儿子的身边夺过来。

可以说,赵飞燕的“细腰”和杨玉环的“丰满”各领***数百年,引领了汉唐二朝的大众审美定义了两个朝代的“美人”标准。

审美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关于美的理性认识,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也不意味着一旦形成就不可更改。一般而言,新经验的获得、新审美类型的出现、其他人的审美观念等都会改变或修正一个人的审美观念,它也会由于时代、民族、阶级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

但我以为,一个时代对于女子的审美观念,最大的影响来自于主流社会的审美观。每个时代的当权者和大家名流的审美观念会引领那个时代的审美。例如赵飞燕当时是个***,她的细腰只堪盈盈一握,仪态娇美,舞姿轻盈,使得汉成帝一见倾心,一下子成了主流社***认同的美人,所以她的“细腰”也就成了当时女子们竞相效仿的模板;再说杨玉环,的确肉感、丰满,却深得寿王喜欢,再后来被自己的“公公”唐玄宗看上,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被封为“贵妃”,她的圆润丰满又成了当时女子们争相效仿的对象。

其实,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管环肥燕瘦,都会有人喜欢,人们的审美从来就不是单一的。至于有人说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就喜欢丰满的,反之则喜欢瘦弱的,我以为此观点有失偏颇。倘若真是那样,以现今空前丰富的物质条件,大家岂不是都要喜欢肉感十足的女子,又如何解释女子们竭尽全力的减肥运动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怎么减肥对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怎么减肥对比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审美 唐玄宗 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