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冯唐说历史唐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冯唐说历史唐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个成语里面有唐朝的唐?
冯唐易老,汉语成语,拼音是féng táng yì lǎo,意思是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成语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人生。
示例:元·吴景奎《寄苏伯夔诗》:“冯唐易老双蓬鬓,殷浩难投一纸书。”
唐临晋帖。
拼音:táng lín jìn tiē
解释: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意思是指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论诗》:“德机诗如何?曰:‘德机诗如唐临晋帖。’”
示例:唐临晋帖可以作为书法绘画入门者的一个起步途径。
《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一句是啥意思?
冯唐易老: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冯唐易老”最早出自《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他当初以孝悌而闻名。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郎官。
后来,北方的匈奴族又来入侵汉朝,汉文帝下令到各地征招平匈奴的将军。这一天,汉文帝经过郎署时,遇上了冯唐,于是两人就将帅之事交谈起来,没想到,汉文帝非常赏识冯唐的才能。冯唐趁此机会向汉文帝申斥了云中太守魏尚被削职的冤案,并恳求汉文帝把魏尚官复原职,而且让魏尚率兵攻打匈奴。魏尚不负众望,击退了匈奴,冯唐也因为荐贤而升为车都尉。汉景帝即位后,由于冯唐性格耿直,不久又被罢官。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汉武帝又广征贤良,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不能出来任职。
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就有这个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和李广命运凄惨,为何后人广为流传变成***敬仰的英雄?
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唱出无数文人墨客胸中的郁结。艺术往往来源于生命中的悲苦,李白、杜甫、岑参、王勃、王安石、苏轼……几乎都是在仕途受挫之后才达到自己的艺术巅峰,原因很简单,忙于政务的人哪来的闲工夫写作诗文呢?于是乎,在慢慢历史长河中,这些满身艺术细菌的“愤青”们就逐渐掌握了舆论的主流,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共鸣。
对于一些文人来说,自己的遭遇往往不便于直接拿出来发牢骚,于是诗文中往往出现借喻、暗喻和借古抒怀,就像一碗碗浓郁的鸡汤,在你信心不坚定的时候支撑你走下去。
冯唐和李广,正是千古“怀才不遇”的典型,文人们自然愿意将二人推上艺术舞台,抒发自己对世事的不满。
人的一生转瞬即逝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冯唐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汉文帝时年龄已经较大了,但官职卑微, 不受重用。 到景帝时,略有升迁, 但不久被免官闲居, 后来汉武帝寻求贤才, 听到人们盛赞冯唐, 就召见了他, 但这时冯唐已九十余, 不能复为官, 这就是“ 冯唐易老”的故事。
冯唐青壮年正逢历史上有名的“ 文景之治”时期, 政治上还较清明,两位皇帝还比较励精图治, 但冯唐一直没得到重用, 空有满腹经纶, 难遂报国之心, 直到白发皓首, 也没得到施展的机会, 难怪事隔 700 多年王勃年纪轻轻就发出“ 冯唐易老”的感叹 。
命运的不公时刻都存在
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 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大小七十余仗, 他都参加了, 而且英勇善战, 匈奴闻风丧
胆, 称他为“飞将军"。唐诗中“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一千古绝唱, 可谓妇孺皆知。 但就是这么一位令匈奴闻风丧胆的名将,最终也不得封侯之赏, 而和他同时参加对匈奴作战的将领中, 才能和声望远远比不上他却被封侯的达数十人。“ 飞将军” 李广最后在一次追击匈奴的战斗中迷失道路, 引咎***。全军将士痛哭失声, “ 百 姓闻之”“ 无老壮皆为垂涕”, 这就是“ 李广难封”的悲剧。
悲苦的共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冯唐说历史唐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冯唐说历史唐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