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文化影像,唐朝历史文化影像有哪些

kodinid 1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文化影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文化影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林徽因和梁思成怎么发现的唐代佛光寺,而且是怎么认定为唐代建筑的?
  2. 诗词摄影:如何才能拍摄出“我花开罢百花杀”的场景?

林徽因梁思成怎么发现的唐代佛光寺,而且是怎么认定为唐代建筑的?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凭借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指引,带着中国营造学社的助手前往山西寻访唐代木构建筑,他们找到了寂静深山之中的佛光寺。

具体过程:

唐朝历史文化影像,唐朝历史文化影像有哪些-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梁思成认为,唐代建筑艺术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次高峰,他确信,中国木框架建筑的建造原则以及过去三千年来这种建筑方法的演变之谜,就隐藏在现存的古代建筑遗迹中。

2. 从1932年到1937年初,梁思成和林徽因率领考察队频频走出北京,实地考察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可是,他们一直期望发现的一千年以前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却从未出现过。

3. 后来,梁思成偶然看到了一本画册《敦煌石窟图录》,这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石窟实地拍摄的。梁思成看到61号洞中有一幅唐代壁画“五台山图”,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之寺”的庙宇引起了梁思成的注意。

唐朝历史文化影像,唐朝历史文化影像有哪些-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1937年,日本侵华步骤急剧加快,时局日益紧张。梁思成越来越感到时间的紧迫,他和林徽因希望在战争爆发前把华北、中原的古建筑调查做完,以免这些人类的宝贵遗产毁于战火而不能给国人留下一图一景,成为他们终生的遗憾。于是循着《敦煌石窟图录》的线索,梁思成和林徽因很快在北平图书馆查阅到了有关大佛光之寺的资料。五台山《清凉山志》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仅仅12年后佛光寺重建。而被毁之前的“大佛光之寺”影像,被描绘于几千里之外的敦煌石窟,可想而知这座寺院在唐宋时代五台名刹中的地位。梁思成和林徽因决定立即前往五台山。

5. 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带着助手莫宗江、纪玉堂动身前往五台山,这是他们第3次前往山西寻找古建筑了。而就在当时,他们的状况并不好:梁思成拖着一条伤腿,林徽因患着肺病。

6. 1937年6月26日,从清晨走到黄昏时分,梁思成、林徽因一行来到台怀镇西南两百余公里的豆村。转过山道,他们远远望见一个隐藏在连绵山峦下的古寺。当年的古寺早已香客冷清,荒凉破败,看守寺院的只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僧和一位年幼的哑巴***。当老僧明白造访者的来意后,佛光寺寂寞多年的山门,便为这几位神秘的远方客人敞开了。

唐朝历史文化影像,唐朝历史文化影像有哪些-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最终找到了佛光寺,这座现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

诗词摄影:如何才能拍摄出“我花开罢百花杀”的场景?

每年的秋季,即是丰收的季节,庄稼地里有金***的玉米和红色的柿子,果园里有***的梨,红色的苹果。更是彩色的世界,山区满山遍野有红色黄栌树和枫林叶,还有***的银杏树叶。等等……这五彩宾粉的世界象百花杀般的美丽,也是摄影的好季节,定能拍出精美的画。

感谢友军提问,感谢友军邀请。

这几天每天都在回答诗词摄影,感觉自己都快不会正常说话了啊哈……每说三句话里必定会有一句合辙押韵,哈哈。

“我花开后百花杀。”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咏物诗。

全诗如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到秋天重阳节到来的时候,菊花会盛开。在菊花开过之后,其他的花儿也就凋零了。在菊花,盛开之时,香气会弥散在整个长安城里。菊花会像黄金铠甲一般,开满遍地。

黄巢是农民军的起义领袖,这首诗,用菊花拟人的写法直抒胸臆,是一首不折不扣的“造反”诗。

我花开后百花杀——既然写的是菊花,那么就可以按照花卉摄影套路来制定拍摄方案。

我们可以拍摄:单朵菊花的绚烂绽放

感谢题主的好问题!

【如何才能拍摄出“我花开罢百花杀”的场景?】

影像洪辰班照片点评的理解就是:这是一个突出拍摄主体的摄影技巧,也就是说, “我花开罢” 这是要交代画面的 兴趣重心点 ,即为 被摄主体 , “百花杀” 意指因为主体的出现而让其它的百花成为了陪衬体,即为 画面陪体 ,这样,主体突出,陪体烘托,画面的结构与内容以及意境就出来了,更有利于拍摄者对作品的主题表现!

下面就以实例拍摄的图片来进行讲解。

看到上面的这张图片,我们一眼就能看到颜色鲜艳、形状饱满的那片红枫叶就是画面中的被摄主体,而其他的叶子,无论是从颜色还是形状来讲,都不能与主体相比较,所以可以看出画面的兴趣重心点在哪里?

我们通过将被摄主体放在画面中的合理显眼的位置,用来把它的特征充分的表现出来,而旁边的红枫叶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主体的陪体,通过彼此间的对比差异来进行主体的突出,让陪体对主体进行一种视觉上的烘托,以此来达到主体突出、陪体衬托、主题鲜明的拍摄目的。

“我花开罢百花杀”这句诗词不仅只是体现在具体花卉或植物上,还可以延伸到其它方面的拍摄,比如人像、风光摄影等,我们继续往下看啊↓

△/人像拍摄

为了重点突出人物在画面中的主体地位,拍摄者***用了竖幅构图,并且尽可能的靠近***进行拍摄,最终的效果就是:人物在画面中的表现最为抢眼,可以瞬间吸引观者的视线关注在***身上,从而起到突出主体人物的作用,同时,由于机位非常靠近主体人物的原因,背景的虚化效果很强,美丽虚化背景的好处就是在有效衬托主体的同时,交代了人物周围的环境,更具真实感和自然感,让观者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风光拍摄

这张图片拍摄于即将降落的飞机上,所以可以较为清晰的拍摄到下面的连绵起伏的群山,但是在群山中却***的出现了羊肠般的山间小道,绵延不绝,看不到尽头,所以这时候就可以抓住这样一个不寻常的画面,从高空对羊肠小道的交错点处进行对焦拍摄,并且构图时,让延伸向远处的小道在画面中保留更长的距离与空间,用以烘托出整个画面的悠远广阔,气势磅礴的感觉油然而生,很是壮观!所以说画面中的主体就是羊肠小道,而群山的连绵起伏的气势就是为主体起到强力烘托的作用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文化影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文化影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梁思成 林徽因 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