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高中美术,唐朝的美术史

kodinid 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高中美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高中美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从南北朝到唐朝,楷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二者风格差异较大?
  2. 古代绘画中躯干肥硕、四肢细弱的形象是写实还是艺术创作手法?

南北朝到唐朝,楷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二者风格差异较大?

谢谢邀请。

南北时期书法代表体系是魏碑,又因为北北朝时期的魏碑更成熟、更有代表性,所以魏碑又成为北碑。北碑,严格说也是楷书。

唐朝历史高中美术,唐朝的美术史-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碑是隶书向楷书演变过程中的过渡书体

我国的书法文化在历史上经历过两次隶变,一次由篆书演变为隶书,一次由隶书演变成楷书和草书

隶书向楷书演变,首先经过魏碑阶段,进而过渡到楷书。

唐朝历史高中美术,唐朝的美术史-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魏碑既带有隶书的特征,有具有楷书的意味。

魏碑同唐楷的主要不同点

魏碑既然是隶书的过渡书体,它同成熟时期的楷书,即唐楷就有许多差异。

唐朝历史高中美术,唐朝的美术史-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波磔笔画比较夸张,尾部明显上杨,还具有隶书“雁尾”的样子;

2,竖撇笔画比较夸张,往往仍然写作竖弯,不似楷书那样流畅简洁,也带有隶书的特征;

3,横折笔画不同于唐楷,往往不用顿笔,而用圆转笔法。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从最开始的象形文字再到甲骨文再到小篆大篆隶属楷书,这些都无时不刻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史,当然了,文明古国不仅仅是文字的变化,还有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以及社会整体风貌的改变,可以说文明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

南北朝书体是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碑中一部分横画仍保留了隶书的波挑,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用笔以方笔为主,端重古朴,拙中有巧。看似呆笨,却飞动之势常现。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此碑为“端朴若古佛之容”是很恰当的。


东晋时期流行的是玄学,对人物的品藻注重才调性情,上层贵族或放浪形骸、或寄兴思辩、或悠游山水、或栖心文艺,在动荡的现实中寻求思想精神的适意,书法也成为因寄所托的一种艺术方式,王、谢、庾、郗、卫、陆等许多大家族以书擅名、英才辈出,创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以二王风格为代表的小楷、行书、今草,成为后世无可代替的典范。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南北朝时的楷书以魏碑的形式存在,它是隶书向今楷过渡嬗变的时期。而唐代则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

先说说南北朝时的楷书。

“北朝墓志与南朝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分势的消长。南朝真书当时南方民间心风的影响,力去分势;北朝真书仍收中原旧习,大多尚具分意。”

北朝因缺少精研书法的文化氛围,仍继承了汉代重视碑刻的传统,将新兴的楷书应用在碑刻上,此时魏碑表现的是粗犷、雄强的风格体貌。

▲《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就是魏碑的代表碑刻之一。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精严而富于变化,格调高古二韵趣横生。

而在南朝,更注重才调性情,以帖学发展为主,表现的是一个高贵脱俗的“韵”字。其中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家将文字进行改革,追求的审美崇尚自然、直率而又富有野趣。

到了隋代,北碑与南帖并存,南帖北碑趋于融合,以《董美人墓志》为代表。

▲《董美人墓志》

《董美人墓志》从字体看,楷法纯一,隶意脱尽,已与晋人小楷、北朝墓志迥别,但也可以看到外方内圆的用笔。

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先快速浏览下我国文字的演变史,从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各字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距今约3000多年。后有初始于商末,盛行于西周金文,承接甲骨文发展而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感于全国文字的繁杂和书体的不一,而提出“书同文”,将文字和书体统一,于是有了“秦篆”,这是中国第一次系统地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而在秦朝由篆书又演化出一种字体——隶书,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除此之外,还有草书、行书、魏碑体、瘦金体等。

在书法界有个说法叫“汉隶唐楷”,可见楷书在唐朝已成主流。

楷书字形方正,是由古隶演变形成。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也逐渐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北派带着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风格则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被称为魏碑体。南派书法则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魏碑体是北朝碑刻书法作品的统称,因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也叫魏楷。特点主要有三点:

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

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

突出的特点是捺撇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

在隶书向楷书转变过程中,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同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他更因为在书法中的贡献,被认为是中国“书史之祖”。后来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给人以精美之感的书法,恰与钟繇形成对比,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影响了今后一代又一代的人。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和尚,作为南朝的书法大家,在永欣寺潜心研习了二三十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限”的典故。他传的“永字八法”对后代楷书立下了典范。

古代绘画中躯干肥硕、四肢细弱的形象是写实还是艺术创作手法?

敦煌壁画有着大量的人物画存世,我们来看一下裸上半身的“飞天”图,还是符合人体造形的。

下图为敦煌绢画中的精品引路菩萨(唐.男***),人体比例非常完美。而画面中冉冉升天的贵夫人造型有点夸张了。

我们还可以通过世俗题材去感受一下人物画,如图:


我们通过古代早期的人物画已经可以了解到,就是“写实”的追求。

唐宋时期的绘画(工笔画)是以写实为主的,由于古人的服装基本上是直通型,所以腰就显得肥了点。而把女性的手画的纤小细弱就不排除故意而为了,因为大手大脚的女性在古代属于粗俗相,不符合贵人相貌特征……我画女性也喜欢修改大手大脚与胸部,尽可能的画成美人状。

客观来讲,传统中国人物画在唐伯虎后一代不如一代……清末的海派任伯年可以说是最后一个有成就的人物画家了。

而现代的中西成合形式的人物画,尽管在造型上提升了,却又缺失了更为重要的笔墨魂……美人提酒来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高中美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高中美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楷书 魏碑 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