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卧榻之侧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卧榻之侧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为何如此霸道呢?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是终宋一朝(含南宋)最霸气的一句话。而实际上,赵匡胤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很生气的。
他气南唐后主李煜的不懂事,气他为什么这么固执,也不知道和吴越国的老钱家去学习,不老老实实的奉表归宋,反而还提出划江而治的过份要求,人比人真的能气死人,李煜还是太年轻了。
宋太祖武将出身,自身的文化水平又能达到及格线上,他深知自己能够坐上皇位得益于陈桥兵变,所以必须作出一番能盖过后周世宗柴荣的事迹,这就是一统南北!
然而,南唐后主李煜却认不清形势,试图去帝号并划江为界,以维护自己在江南的统治。
这在赵匡胤看来是天大的笑话。如果同意了李煜的述求,那么大宋的官员不能入江南治理地方,大宋的国策不能在江南颁行,大宋更不能从江南鱼米之地收取赋税,那自己建立大宋还有什么意义?
自己又有什么样的功绩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皇位带给的权势,又怎么能够洗刷自己欺凌后周孤儿寡母的不堪回首?
李煜简直是太不懂事了,自己必须得点拨点拨他!
基于此,赵匡胤才会手持长剑,对南唐派到宋朝的使者徐铉怒吼出了一句千古名言!
这让李煜心慌不已,连口才闻名的徐铉都败在赵匡胤的龙威之下,他的大唐看来是再也保不住了,就连他下定决心做人家的儿子也不行。
李煜的幼稚就在于,长期沉浸在诗词歌赋中的他考虑问题比较简单,根本就不清楚很多事情不是搬过来就能用的。
石敬瑭可以做辽国的儿皇帝,那是因为辽国和中原属于不同的文化;但他的***和赵匡胤的大宋同宗同源。而他的***之所以可以存在,是唐末以来藩镇的互相征战,使得从后梁开始的中原王朝(梁、唐、晋、汉、周)根本无力南下。
但到了赵匡胤时期,北方除了北汉在辽国的支持下割据对立,基本上已经趋于和平了,这就让中原王朝可以腾出手来应对南方的割据势力,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宋太祖是武将出身,说话方式当然直截了当。
此时北宋刚开国,正处在上升期,秉着“先南后北”的原则进行国家统一,南方割据政权一个接一个被消灭,南汉死了,南唐就是下一个目标,李后主战战兢兢派出使臣“责”问宋太祖:南唐“何罪之有”?
宋太祖霸气回呛,南唐当然没什么罪过,但是“天下一家”,皇帝只能老子做,小小南唐凭什么和老子平起平坐!
南唐是偏安一隅又没有能力雄心的地方割据***,而北宋是进行国家统一的中央***,国力军力强大,再加上赵匡胤也是个强人,想低调都低调不了。
在中国历史上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来看,人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这就是意味着作为睡觉的工具,床很重要。正所谓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可是我们不像那些江湖大侠们一样,随地一躺,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就可以睡。所以我们需要床,那么我们现在睡的床什么时候才出现呢?
床,在现在的家庭里每家每户都会有,但是在古代,那可还真未必。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句出自宋太祖之口的霸气语录,它指出了榻这种工具也是用来睡觉休息的,那么它是否就是我们所说的古代的床?
其实在古代,床和榻是两种不同的休息工具。先来说说床。
床,是古代最早出现的坐卧用具。早在处于母系氏族的半坡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床的雏形物,那就是土台。土台的形状就和现在炕差不多,供人们休息睡眠用。直到商周时期,床的形状制度就已经逐渐确立下来了。到了明清时期,床彻底形成半封闭式,像间小屋子,这就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床几乎是一样的了。
古制的床
和床有着相同功能却又不是床的榻,身为经常被误以为床的榻,它自己估计都很郁闷,它自觉比床地位可高多了。
榻,一种经常被人叫做床的卧具,其实说它是床也没有错,只是它不是人们传统理念里的床,而是一种用于白天休息的床。床榻,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卧具。
榻,最开始的起源是席子。相信大家看过很多历史剧都会发现,那些古人互相拜访时都不坐凳子的,都是直接规则互相说话,你会不会很奇怪?会不会说他们干嘛不坐椅子,这样压着腿多累呀?其实,在古代最初是没有椅子和凳子的,起居坐卧都是在铺在地面上的席子上完成。北方用草席,南方用竹席,这就是历史上的“席居制”时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吃饱喝足享受着荣华富贵的贵族们,觉得跪在席子上不能彰显自己的身份,或者跪坐着腿麻,于是就发明了一种比地面略高的木制坐具。这个坐具比床要矮上许多,但胜在移动方便,移到哪坐到哪,一般就放在厅堂。这个坐具,就是我们所说的“榻”。但榻的名称一般出现在西汉时期,后来出现了更大的榻,可以供人们躺在上面休息,就是宋太祖口中的卧榻了。
榻
结语
床和榻,是有区别的两种卧具。从形状上来看,床要大的多,而榻则要小许多;从用途上来看,床是用来晚上睡觉用的,榻是白天休息用的;从摆放位置来看,床一般摆在卧室里,榻则放在客厅里。
由于中国古代在床的定义上的差异,不同的朝代对床的理解是不同的,在有据可考的情况下,东西晋之前是没有床的说法,一般叫"榻"
案例1:楚床,这是我们现在考古发现最早的床,它位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长225cm 宽136cm 高21cm,床身用方木纵四横三组成长方框,上面铺竹片,便于透气。
案例2: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可以看到床很大,四面设屏,前面留有活屏可供上下床,上为幔帐,下为箱体,四周封闭,比之前的床榻有了很大的发展。
东西晋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战乱不断,关于床的文献无从考据,直到唐宋时期,通过考古学家和诗人留下的一些资料,从中找到关于床的信息。
在唐初,古人使用的床和我们的床大致差不多,带幔帐的床其箱形床架,前沿镂有壶门形装饰,帐幔华丽,坠以彩穗装饰,精制的编制坐垫,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唐朝重新定义了床的美以及功能,沿用到现代。
而到了明清时期,把床做了准确的定义,就是睡觉的地方。后面清代又做了一些改动,但明朝的家具业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巅峰时期,现在很多农村偶尔还能看到明清朝的龙凤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卧榻之侧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卧榻之侧唐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