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大学堂,唐朝 大学

kodinid 3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大学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大学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到底是李渊开创的,还是李世民开创的呢?
  2.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学院?
  3. 古代的书院到底是做什么的?

唐朝到底是李渊开创的,还是李世民开创的呢?

只能说按照唐朝历史的记载,开创大唐的首功是李世民,上面评价道:“没有李世民的话,李渊的大业就完了。”但按照温大雅《***创业起居注》的记载,开创***的决策者是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前期在他们老爹的指挥下都立下了不少功劳。

这些都是历史记载中有现成说法的。究竟是起居注可信,还是两唐书可信,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星火辰觉着吧,两者都有可信之处,也都有不可信之处。

唐朝历史大学堂,唐朝 大学-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创业起居注

起居注可信处在哪里?李渊应该是起兵的当然决策者,也是唐军的统帅,在唐军进入长安前,李渊将左右二军分别交给李建成和李世民,两者立下的功劳差不了多少。

它的不可信处又在哪里?在起居注中,李渊大肆宣扬天命,这就不提了,将自己描写成深受其表弟隋炀帝迫害的人,甚至被隋炀帝派人关押起来,几乎被杀死。按照当时情势推论,不应该如此。李渊并非因为被迫而反隋,而是主动的,甚至有些密谋决策连李世民都不一定清楚。

唐朝历史大学堂,唐朝 大学-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两唐书

两唐书的可信处在于,裴寂和刘文静确实在促成李渊起兵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李世民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不可信处在于,李渊居然是中了李世民督促裴寂给李渊下套(睡了晋阳宫的宫人)这才决策起兵的。这不符合实情,李渊应该是早有预谋的。

综合来看,星火辰认为开创唐朝的决策者肯定是李渊,但在个别关键节点上,李世民、李建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实让李渊具备争夺天下实力的是隋炀帝,杨广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很可能没有条件来迫害李渊。而李渊看清了天下形势,选择背叛隋朝,早已经开始了起兵谋划。有些起兵谋划的内情,说不定李世民都不见得清楚。

唐朝历史大学堂,唐朝 大学-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但必须肯定的是唐朝是由李渊建立的。

很多朋友可能都是从***剧中了解到***的建立是李世民南征北战而建立的,甚至认为李世民才是***的真正的建立者,其实,从客观角度了解就会发现,***剧只是重点突出了李世民的功绩而弱化了李渊的才能,如果没有李渊,李世民也不一定能成功。

其一,李渊是隋朝的皇亲贵族,在隋朝也是位高权重,战功显赫,且李渊的母亲还是独孤皇后的姐姐,同时李渊还是唐国公,身份显贵的他为后来起事积累了一定的势力和财力。


其二,在镇压母端儿,绛州盗贼柴保昌,历山飞贼甄翟儿和攻打突厥中,收获了不少兵马,进一步增强了以李渊为首的唐权实力,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三,李渊性格豪爽、洒脱,为人仗义,广结天下豪杰,善于招纳人才,有广阔的人脉 ,所以在反隋的大旗下,更多的人愿意拥护李渊,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最后李渊建立唐朝取代了隋朝。


所以,在唐朝建立和强大过程中,李渊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唐朝的真正开创者。

唐朝是李渊开创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李世民的皇帝之位是从李渊手里接过来的。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杀了李渊的正统太子李建成,迫于李世民的实力和既成事实的无奈,李渊不得不立李世民为新的太子,后来干脆直接把皇帝之位禅让给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虽然是李渊禅让的,但是禅让的也是***皇帝的宝座,所以唐朝绝对不是李世民开创的。

然后,李渊出身关陇贵族,袭封唐国公,是隋朝的旧臣,隋朝土崩瓦解之后,在晋阳起兵,建立大将军府,并带领李建成、李世民举兵南下,逐鹿中原,先是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自领大丞相,加封唐王,后来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正式建立唐朝。所以,唐朝政权确实是在李渊建立的。

最后,感觉李渊的皇帝是沾了李世民的光,这一点纯属错觉,虽然李世民很强,但是李渊实际上也不弱。无论哪朝哪代,开国皇帝的功绩都是最大的,因为改朝换代,开创国祚的难度要远超创立盛世伟业的难度,所以,后世皇帝再怎么强大都比不过开国皇帝的。至于有李世民的光环要强于李渊的错觉,完全是后来史书对李世民的大书特书,而且李世民还干预过史官编写史料,《旧 唐书·褚遂良传》和《资治通鉴》中都有明确的记载,李世民曾多次要求看史官记录的起居注,起居注是古代史官“录纪人君言行动止之事”的史书,唐朝以前,按照不成文的规定,起居注是不允许皇帝看的,目的就是为了起到监督皇帝的作用,皇帝的言行举止都会记载到史书中,这是对皇帝千秋万代名声的一个震慑。李世民坏了规矩,所以对于史书中记载的李渊到李世民之间的历史的真实性多少是存在疑问的,因为不排除史官为了讨好李世民而对相关史料进行修改,贬低李渊和李建成,抬高自己的形象,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学院?

第一个呢,应天书院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国家4A级风景区商丘古城南湖畔。第二个呢,岳麓书院,挺有名气的,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第三个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风景非常好。第四个呢,石鼓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石鼓区。小弟不才,去过或者听过这几个书院,所以只能写到这了。

古代的书院到底是做什么的?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独特的学术教育机构,对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中国传统书院的发展历程。

据文献记载,书院兴起于唐代时期。这一名称最早指的是一种收藏、整理、校对书籍的官方机构,在唐玄宗时期,属于编制内的官府组成部门。清朝学者袁枚在《随园随笔》中写道:“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作为官方机构,书院一开始就更多承担了***机关的管理职能。

在唐玄宗李隆基时代,朝廷在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建立了丽正书院、集贤书院。许多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都在此讲学、宴饮、赋诗。

丽正书院的设置源于一次大规模修书的行动中。当时,唐玄宗***纳大臣的建议,命令整理古旧藏书。据《旧唐书》记载:“于东都乾元殿前施架排次,大加搜写,广***天下异本”。这次书籍整理工作进展非常顺利,李隆基很是高兴。因为在乾元殿里撰写整理了经、史、集,在开元六年冬,唐玄宗把乾元殿更名丽正修书院,设置了院使及检校官,并把修书官改为丽正殿直学士。至此,丽正书院宣告成立。它作为***直属机构,书院就正式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机构的书院,其职能不断拓展,教育职能日渐凸显,越来越多的士人愿意接受书院教育。同时,这一机构也逐渐在民间发展壮大起来。“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曾经写过一首《题玉真观李泌书院》的诗文:“白云斜日影深松,玉宇瑶坛知几重。把酒题诗人散后,华阳洞里有疏钟。”李泌和韩翃是同时期的人,他曾经历仕四朝,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到唐代宗即位期间,两度隐居衡山。诗文中的“李泌书院”就是一个私人书院。

唐末五代时期,战争烽烟不断,社会日益动荡,虽然一大批读书人抱有鸿鹄之志,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无可奈何之中,他们一头扎进古字堆里,潜心读书,游走讲学。这时候,书院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地方。

于是出现了一大批私人书院,这些书院往往以地名、自己的名字或官职来命名。

朝廷设立的书院门槛高、难度大,一大批想读书的儒生被拒之门外。私人建立的书院越来越多,这为更多的读书人打开了学习通道。加上私人书院环境清幽、膳食便利、教学认真,大批学子蜂拥而至。他们在书院里读书修学,继而入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

就这样,书院也由唐代时期中央官府的藏书机构,转变成为民间学子的读书之地。时间往前走着,书院又扩展成为古代学者聚会交流的一个场所。他们在其中举行修书、校书、读书、著书、教学、祭祀、歌赋、吟诗等系列教学实践活动。

北宋时期,书院不但数量剧增,而且规模逐步扩大,书院制度也走向完善。北宋初期,社会百废待兴,教育事业的发展相较于之前得以恢复,但仍旧处于朝廷无暇顾及的局面。于是,想要实现自己抱负的士子们,选择在民间书院学习。与此同时,朝廷也对私人书院进行了资助和扶持。因此,从北宋初年开始,书院便迅速蓬勃起来。据史料记载,在北宋时,得以考证的书院就达37所。

藏书

顾名思义啊,书院要以书为核心才称为书院。所以书院的第一大核心的功能就是藏书功能。‌‌我们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整个思想文化承载最核心的基础。‌‌所以书院就承担着‌‌重要典籍的储藏功能。人们可以在书院当中去学习最为重要的思想经典,‌‌这是书院的第1功能。所以书院必然以读书、藏书为核心。

‌‌书院是一个文化教育的道场,‌‌所以书院必然包含着第2项重要的职能,书也必须以讲学为要。‌‌讲学是培养人才最为重要的通道,‌‌离开了讲学,‌‌传道授业解惑,就失去了基础。所以系统传道授业解惑的场地,‌‌就在于书院。‌‌这是书院的第2个职能必须以讲学为核心。

‌‌书院不仅要去藏书、讲书,同时,它还标志着新思想,它必须刊印出版。所以古代的传统书业还包含着出书的任务,‌‌是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阵地。‌‌所以古代的传统书院,实际上还承担着出版社的职能,‌‌是一个文化整体再创造的过程。‌‌

书院还有第4个职能,它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任务,‌‌书院与书院之间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系统与文化系统之间的交流。‌‌所以它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播的空间,文化传播的载体。大家都非常熟悉宋代书院的这个大儒朱熹,‌‌他几乎游历天下书院,四处讲学,以文会友,‌‌因此形成了文化昌盛的局面。‌‌所以书院还包含着第四大的功能,它是承担的一个文化交流,学术交流的载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大学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大学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李世民 书院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