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唐朝首都,高考历史唐朝知识点

kodinid 3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考历史试卷唐朝首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高考历史试卷唐朝首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都城是洛阳还是长安?
  2. 大唐国都?
  3. 教材上唐代都城明明是长安,为什么洛阳人说洛阳也是唐代京城?

唐朝都城洛阳还是长安

长安和洛阳都是唐朝的首都。618-904年首都为长安,904-907年首都为洛阳。

唐朝初期西安为首都,洛阳为陪都;西安为政治中心,洛阳为经济文化中心;唐中期将政治中心也迁都洛阳。因唐朝在中国历史中的辉煌成交,遂有盛世唐朝之说。

高考历史试卷唐朝首都,高考历史唐朝知识点-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

690年,武则天国号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19位皇帝.

高考历史试卷唐朝首都,高考历史唐朝知识点-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国都?

唐朝在618年时,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57年,唐高宗颁布《建东都诏》,建都洛阳。

隆基当皇帝时,改东都为东京,此时的长安相应称为西京。李亨(肃宗)当皇帝时,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设4个陪都,即东京洛阳、北京太原、西京凤翔、南京成都,此时的首都长安改称“中京”,唐朝形成了“五京制”的格局。

长安城有2市108坊,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

高考历史试卷唐朝首都,高考历史唐朝知识点-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洛阳城按“天人合一” 理念设计,以皇宫紫微城为核心,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宫的六倍,奠定了中国宫城的基本格局,是隋唐以后宫殿建筑的范本,被宋代皇宫、元朝皇宫、明清故宫所仿效。

教材上唐代都城明明是长安,为什么洛阳人说洛阳也是唐代京城?

唐朝的正都应该是长安城,而洛阳主要是政治的副首都,武周时期15年和唐朝末期的3年,是迁正都于洛阳的,一方面过去学的历史就是这样的,另一方面唐朝几乎所有皇帝的陵墓都在西安附近。这个要多说一点,清朝的首都在北京,皇帝的陵寝都在北京附近。明太祖朱元璋首都在南京,陵寝就在南京,明成祖朱棣以后首都迁到了北京,陵寝就都在北京附近了。就连秦始皇死在了外面,都臭了还要运回临潼埋在都城附近。离得近的,中华民国的首都在南京,孙中山就埋在南京。这都是常识,落叶归根也都是人之常情呀!可能是现在都在发展旅游业,想通过这样的话题来增加热度吧,但是我觉得洛阳即便作为一个***盛世的副首都,也足够值得骄傲了,为什么非要去罔顾事实争夺正都呢?颠覆已经成为常识的历史知识,是容易被人理解成别有用心的,并不能给自己加分,反而降低了自己的公众形象。

准确的说唐朝的都城在建唐之初是唯一,那就是长安,但随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心迁移,洛阳也成为了唐朝的都城之一,简单来说唐朝推行的是两京制,所谓两京制就是有两个京城,当然这不是唐朝首创,在东汉时期,东汉推行的就是两京制,比如在东汉班固曾做《两都赋》就是东汉拥有两个都城的真实表现。

东汉推行两京制主要是维护政权的需要,我们都知道东汉的都城是洛阳。对于长安,东汉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是继承正统,为了显示自己的合法性,必须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因此在选择定都洛阳之余,对于西汉的旧都,东汉统治者选择尊其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到了隋唐时期,虽然隋文帝选择定都长安,但隋炀帝比较喜欢洛阳,所以在隋炀帝继位后选择迁都洛阳,如此实际上的两京情况又出现了,这种情况延续到唐朝。

唐朝建立后选择定都长安,但由于统治者的喜爱,洛阳的地位在一步步提升,尤其是在唐高宗显庆二年以后,唐高宗直接改洛阳宫为东都,相当于在实际上承认了两都的存在,之后唐高宗更是在《建东都诏》中说:“二京之盛,其来自昔。”再后来随着武则天的掌权和武周的建立,东都洛阳的地位更是无限的被拔高,武则天之后的统治者也默认了两都的存在,如此在记录历史事实时,两京曾被反复提及,因此在唐朝两京制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有了以上的事实认同,说洛阳也是唐朝的都城之一是没有问题的。但若只强调洛阳,忽略长安则就有失偏颇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考历史试卷唐朝首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考历史试卷唐朝首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洛阳 唐朝 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