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京军的历史,明代京军

kodinid 2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京军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京军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千户?
  2. 明朝边军,京军为何不许相互调换?

明朝千户?

不是,千总是军职,千户是地方官职千户,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驻重要府州,统兵1,120人,分为十个百户所。千总,官名。明初京军三大营置把总,嘉靖中增置千总,皆以功臣担任。

明朝边军,京军为何不许相互调换?

明朝边军和京军为何不能调换?

明朝京军的历史,明代京军-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对抗强大蒙古军,确保边军战斗力。

首先,我们得了解明朝的驻兵政策。明朝主要有边军、京军和地方驻军三种类型。

先说边军,即守卫边境、保卫国土安全的部队,当时主要有辽东、蓟州、宜府、大同、偏头、固原、延绥、宁夏、甘肃9支镇边军队

明朝京军的历史,明代京军-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说京军,即守卫皇城、保卫皇宫固若金汤的部队,当时分京营和亲军,前则相当于皇城的机动军队,后者相当于直接服务于皇帝的皇城守卫军。

还有地方驻军,即守卫和地区的省卫所军和镇戌军,也包括民军、治安兵、少数民族土司兵,等等。

明朝的祖制规定,京军和边军绝对不可以调换,主要原因是当时明朝的对手在边疆,就是蒙古,一旦战斗力最强的边军被削弱,蒙古骑兵会大誓入侵,是非常危险的举动。

明朝京军的历史,明代京军-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在明朝历史上,是有人违反这个祖制的,就是以随心所欲、贪玩为名的明武宗朱厚照,他把边军调入京城换防。


明朝中后期,军队内部***严重,战斗力下降。隆庆初,有一名官员叫靳学颜,曾经上书皇帝,陈述当时财政弊端,分析财政困难的原因,认为军队是朝庭财政的最大压力,进而提出军队换防来增加军队面对敌人的次数,从而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大致如下:

最耗费天下钱财的,是军队了。冲锋陷阵摧毁坚固,两阵相对,是军队的实际效用。现今边防军士有作战的时候,如内地的军士却终生没面对过敌人一次。每当盗贼案件发生,不是***、医师、杂职当将领,就是官吏的副手或判官书记当将领;不是乡间老百姓和里保当军士,就是志愿人员和马快壮丁当军士。

北方借用盐丁矿工,在南方借用蛮兵土人,这就是内地的军队不足为用的证明。应当规定按期限轮番守戍的办法。有的因路远不能征调,有的因衰弱不能使用,而将他们粮食挪移过来作为边防军士的粮饷,如果要免除轮流戍守就要征收价款,要免除守边就要交纳赎金,也是变通的一种方法。

想使京师兵力强盛,也应该责令他们轮番戍守。京师离宣府、蓟镇数百里,京师兵营共九万兵卒,每年将一万兵卒去戍守二镇,九年轮一遍,不能算苦,而怯弱的兵就会同边防的兵一样强劲起来。又将京师附近的兵卒来填补京师调去戍守的兵卒的缺额,他们的编制、号令、每月口粮、犒赏也和京师兵卒相同,京师附近的兵卒也都成了随身的卫队了。京师的兵卒去戍守蓟镇,延、固的费用可以减省。戍守宣府,宣府、大同的声势自然大涨。敌寇畏懼宣、大的力量牵制其后,京师兵卒的力量抵挡其前,强行攻击深入侵占的事就少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自己人保护安全更放心一些。

士兵只认将令、不认皇命根深蒂固,历史上手握兵权的将领自立为王的情况比比皆是,五代十国时期尤其突出,连宋太祖赵匡胤都是禁军统领,从而夺得后周江山

也正因为将领兵权对皇帝威胁巨大,从宋朝开始就逐渐削弱将领的兵权,比如调兵权和统兵权就分开管理。同时朝廷正规军实力强盛,地方基本没有正规部队,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保证兵权始终掌握在君主手中。

到了明朝,皇室对兵权的控制更加严格,所有精锐部队都归属皇帝统领,将领也由皇室成员或者亲信担任。而地方部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无论装备、待遇、实力跟精锐都无法相提并论。

所以从皇帝的角度来说,自身的安全远比其他威胁重要,精锐还是掌控在自己手中比较放心,边军就不那么让人安心了。

明朝的军事体制组织主要有三类卫所军、京军、边军。这三种军种各有特点,各司其职,绝对是不能任意调换,这事放在现在也是一样,你的兵中属性是做什么,就是做什么,随意调换,只能会带来各种隐患,下面我们就具体聊一聊这三个兵种的区别与特点。

卫所军,这类似于现在的各地主要君区,一卫是五千六百人,下属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和小旗。各个卫所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同时也属于兵部,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多(国)放(芳)醋(步)。而且是随时待命,战时随时听候命令,非战时原地待命。

边军,顾名思义,就是指戍守边疆的军队,这些都是从各个地方选***的精锐部队,类似于现在的野战军,而且边境叛乱骚乱多是游牧民族兴事,那伙人可都是马背上的民族,身高力猛。边军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训练有素的纪律和装备精良的武器。明建国时为九大塞王,至永乐后,为九边重镇。

京军,保卫京都,主要有三大阵营,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五军营主要是驻守在京师的卫所军和山东河南、大宁三地卫所精锐军,没事就轮流到京城演练。又称班军。此外,还有十二营、马队军和京卫步军。三千营则主要为三千蒙古骑兵为中坚力量,实际人数肯定不止这三千人,因为全部配备战马,这就是明朝京师的机动部队,速度快、力量猛。神机营则为京师禁卫军,这伙人也不能小瞧,虽然类似于京城的保安,但是却有火器的部队,而且负责火器的开发与研究,诸如掌铳、大炮等火器。

以至于后来又有戚家军、关宁铁骑等部队,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兵种,都是因其职责而安置,根本没有随意调换的可能。这种军纪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如此,而且受制于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境下,调换也没有如此简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京军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京军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京师 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