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帖木儿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帖木儿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帖木儿帝是谁建立呢?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明朝,同年元朝灭亡北遁。1370年,帖木儿建立帖木儿帝国,西察哈台汗国实际灭亡。1376年,帖木儿长子贾汉吉尔死亡。1392年,朱元璋长子朱标死亡。1398年,朱元璋之孙,朱标之子朱允炆即位。1399年,明朝内战,最终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于1402年成为帝国皇帝。1405年,帖木儿之孙,贾汉吉尔之子皮儿·马黑麻即位。1405年,帖木儿帝国内战,最终帖木儿第四子沙哈鲁于1409年消灭所有竞争者,成为帝国可汗。---朱元璋和帖木儿都消灭了蒙古的后继者四汗一帝之一,长子都先于自己死亡,都是孙子即位。并且,朱老四和沙老四,都抢了侄子的王位。
疆域广阔的帖木儿帝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想了解帖木儿帝国,首先要了解蒙古,因为蒙古的继承方式是幼子继承制,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是小儿子继承父亲的土地,其他几个儿子要自己出去征伐获得土地之后成为自己的地盘。成吉思汗去世之后,蒙古势力就已经分裂了,蒙古汗留在了元朝这个土地,因为元朝和后来的北元以及之后的鞑靼和瓦剌始终都握有蒙古汗这个地位。所以对于其他几个国家来说的话呢,那么他们很快就陷入到了内部的变化当中。如果能够维持王朝化的稳定,才能维持传序,如果不能维持的话他们的国家就要进行内部的重新分裂。所以后来金帐汗、伊尔汗、察合台基本上都逐渐分裂了。
——帖木儿
在这个分裂的背景之下,帖木儿就利用了这一点来不断的打败蒙古人获得胜利,他宣称自己是蒙古后裔之后娶了蒙古的公主,形成联盟之后,反复不停攻杀的是蒙古人的势力。在他的一生当中主要以打败蒙古人为主,后来还打败了当时奥斯曼的势力,使得他声名鹊起。但是帖木儿和成吉思汗是一样的,在他自己的时代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是他死后内部的势力马上就分崩离析了。
在帖木儿晚年的时候想要攻打明朝,实际上是因为他的势力强大之后,他的地盘基本已经扩张到极限了,所以说帖木儿这个人非常擅长谋略,也同时非常擅长战争,虽然号称自己战无不胜,但实际上只是他刚好打败了奥斯曼和其他正在逐渐衰落的对手。
所以不可说这个人不强,但是从本质来看他没有建立更加稳定的系统,所以就如烈火一样烧了起来,烈火退去之后,帖木儿帝国很快分崩离析,最后造成后来的结果。
——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帝国是帖木儿于1370年开创的帝国。鼎盛版图:其疆域以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为核心,东西从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帝国到中国新疆地区的董察合台汗;南北从今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帖木儿去世后子孙相位,国家陷入分裂。最终帖木儿的后代在1507年被乌兹别克汗国建立者昔班尼击败,在帖木儿的版图上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
帖木儿出生在西察合台汗国,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帖木儿用方言来说大致的意思是铁,就是坚硬的意思。这非常符合这位帖木儿帝国君主的性格。西察合台汗国分列前是成吉思汗分封四大汗国时期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因为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的问题发生了分裂,双方以锡尔河为界。东察合台汗国保持原有的游牧生活和风俗习惯,而西察合台汗国改信仰***教,完成了突厥化,过着定居的城市生活。
西察合台汗国后期内部***不堪,帖木儿和大舅子忽辛合作平定叛乱。叛乱结束后,帖木儿扶植忽辛登上西察合台汗国的王位。本来两个人可以一个当国王,一个当兵马大元帅。但是彼此之间的猜忌,使得两人貌合神离。
貌合神离的两人终于在公元1370年闹翻了。内战爆发后,很快忽辛战败,帖木儿帝国诞生了。这一年的帖木儿刚刚34岁。这个年纪精力充沛、如日当午,帖木儿开始了自己长达几十年的征战拓展帝国版图的生涯。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先要整合察合台汗国。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西察合台基础上建立的帖木儿帝国相对东察合台来说差距巨大。帖木儿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彻底击败了东察合台汗国,迫使对方称臣。此时,帖木儿已经从当年的小伙儿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然而帖木儿帝国此时的地盘基本处于阿富汗、乌兹别克一带。按现在的版图和近代史也可以知道,这块地方是四战之地。处于东西要冲,南北枢纽,位置很关键。如果向外扩展,基本上四面八方都得征战。(东边基本征服了,那就是其他三面了。)
东面征服了东察合台汗国。向北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后代的封地-金帐汗国(也叫钦察汗国)。在1395年彻底击败金帐汗国主力后,进入伏尔加河下游腹地烧杀抢掠,使得金帐汗国元气大伤。帖木儿帝国版图进一步扩大,金帐汗国被迫臣服。下来就是西面的伊尔汗国的分支和南面的德里苏丹国。西面的伊尔汗国是元朝缔造者忽必烈的兄弟旭烈兀的封地,称霸西亚,无人可敌。但是那是原来,现在的伊尔汗国分裂为几个小的王朝。帖木儿的态度很明确,臣服的不管,不服的咱们就练练。伊尔汗国的几个分支先后臣服帖木儿帝国。帖木儿的目光放到了最后一个南部庞大的德里苏丹国身上。这个国家是突厥人的政权,此时建国已经超过300年。基本上也处于衰落期,所以很容易就击败了德里苏丹国的象兵,使其臣服。四方臣服以后,帖木儿又发起远征,目标是埃及和奥斯曼土耳其。经过艰苦的征战,埃及和奥斯曼土耳其遭遇惨败。帖木儿帝国版图达到极盛。如下图所示:
帖木儿虽然没有蒙古黄金家族血统,但是野心勃勃的他企图恢复成吉思汗的荣光。最后以将近七十岁的高龄,率领数十万军队企图远征大明朝。战线太长,补给非常困难。据史料记载,先锋士兵都需要种植粮食等成熟后供给给后方的部队补给食用。可见帖木儿下了多大的决心实现他心中的理想。但是现实很骨感啊,在征途中病逝,军队无功而返。
帖木儿东侵明朝病死引发帝国分裂,朱棣为何不反击还与之友好相处?
主要原因是明朝并未想与帖木儿帝国交恶,而与之尽可能和平相处,因为他也明白帖木儿帝国远在亦力巴力以西的地区,与明朝相隔千里,所以构不成主要威胁,而明朝的防务重心在其临近北疆的蒙古高原地区,这里北元残余仍蠢蠢欲动,欲还想颠覆大明,所以朱棣一直对蒙古很重视,想将其空间压缩小。他摒弃了父亲朱元璋斩草不除根的办法,亲自出征将北部隐患彻底解决,却常常吃闭门羹,收效都不大,鞑靼和瓦剌不但没有被扑灭,反而一直窥视着北方边陲,有想趁虚而入。
因为他们明白,大元曾经被朱棣父亲赶到漠北现在他们即便换了新主人,也不罢休,早晚会收回中原,恢复大元辉煌,这一点朱棣心里是明白的,所以明朝整个防务重心仍在漠北,而不是什么蒙古帝国再造者帖木儿,加上明朝对帖木儿实力了解甚少,也不清楚其人在西域开疆拓土,找不到对人,只感觉重兵压境而已。因为朱棣明白帖木儿已经是大明臣子,经常来南京上贡,对他的实力也自然不放在眼里,加上他刚发生靖难之役,夺去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对内还得稳住根基,无力向西,这也是帖木儿找借口的原因。这时明朝对残元而言,其他地方皆以收复,故元各地纷纷倒戈,也包括西南西番和东北奴儿干,就差漠北,明朝按理说已经接受了大元天下,继承了元朝大汗之位,自然拥有西方元朝西北藩属国,包括察合台汗国等等。
明朝当初也明白此国是最具代表蒙古西面一方势力的地区,尤其是以帖木儿为首,所以派陈诚尽量笼络,安抚,后来果不其然帖木儿坐大了,窜取了西察合台汗忽辛的权柄,走上了扩张之路,他自知自己和蒙古缔造者成吉思汗有着同样经历,而且又想把自己包装成像他这样的人,于是开始了远征西方的征程。这也就有明朝为什么一直把他奉为西域之主的原因,就如对待当时花剌子模摩诃末一样,可是结果朱棣并未像成吉思汗一样趁虚消灭帖木儿帝国,将大明势力伸向西域,反而守住中原,只简单用郑和宝船队出使印度洋吓唬他而已,这也正是中原坚守农耕文明独有的特性,从不欺寡凌弱。
而明朝的世界观相反,帖木儿当初对明朝抱有侵略心理,他认为该是恢复成吉思汗帝国的时候也包括元朝一隅,主要原因在早前帖木儿已断断续续的征服了蒙古原西方三大汗国,波斯伊儿汗国分裂局面被自己收拢到手,还打败了埃及木马鲁克,占领了阿勒颇,大马士革,不止如此在安卡拉之战战胜了新兴力量奥斯曼帝国,在小亚细亚半岛占有一隅,还俘获了盛世之君巴耶塞特一世,一一统一到自己手里。于1389年在南面又降服了印度北部德里王国地区,北面痛击金帐汗脱脱迷失,几度围攻萨莱,所以帖木儿可以说在西方已无败绩 ,基本算把四大汗国给降了,但唯把明朝放在最后,主要是因为明朝实力在西方之上,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但最终还是动了,却只在边境骚扰而已,帖木儿就病死了,所以明朝对帖木儿这一举动并没有放在心上,由于隔有千山万水,也更不会把他当做主要对手,只有维持友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帖木儿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帖木儿明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