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泰古城的历史,明朝永泰古城的历史背景

kodinid 3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永泰古城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永泰古城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永泰古城的历史背景?
  2. 大同古城永泰门能进古城吗?
  3. 甘肃古城有哪些?
  4. 开封鼓楼上的历史传说?

永泰古城的历史背景

永泰古城,现址甘肃景泰县寺滩乡,修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明***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成为军事要塞,兰州参将就驻扎在这个城堡内。当时,城内驻有士兵2000多人,马队500人。

大同古城永泰门能进古城吗?

可以。大同古城永泰门是古城南门,目前已经关闭且封闭,不允许行人和车辆进入。游客可以从其他门进入古城,例如东门和北门,或者通过购买门票进入广场和古建筑内参观。在游览过程中,需要遵守文明观光、保护古城等相关规定,以保护大同古城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明朝永泰古城的历史,明朝永泰古城的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甘肃古城有哪些?

一、青城古镇。青城古镇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是兰州市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距离金城110公里,大概两小时车程。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和商贸中心,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同时也是兰州市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的镇子,称黄河第一古镇,《老柿子树》、《黄河源》选景拍摄地点,李自成归隐故里之地。

二、什川镇。什川镇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甘肃盛产梨,什川镇就是甘肃省的一个高品质梨的产区,梨花盛开时和结果时就是游览什川镇的最好时期。有着“世界第一梨园”之称的什川镇,东距兰州约20公里。历史悠久,数千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时蒙恬“西北斥匈奴”,辟为古战场;汉将霍去病“鏖战皋兰”,建筑长城烽燧;宋代建城堡一座,屯兵驻守,故称什字川堡,后易名什川,沿用至今;明弘治八年重修城堡。清《皋兰县志》将什川“梨苑华光”列为金城十景之一。

三、永泰古城。位于景泰县西南 27 公里 处的寺滩乡永泰村,距白银 110 公里 ,因其城堡形似金龟,故名永泰龟城。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一道完备的军事屏障和防御工事。永泰古城坐落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永泰古城始建于1608年,是一个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在历史上永泰古城是甘肃地区重要的军事要塞。

明朝永泰古城的历史,明朝永泰古城的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碧口镇。碧口镇坐落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碧口镇不仅仅是甘肃十大古镇还是甘肃四大名镇之首。碧口镇的气候非常的宜人,山清水秀还栖息着熊猫、金丝猴等保护动物。碧口因水而多情,也因水而繁盛,白龙江和白水江在玉垒关汇合之后,安静地流过碧口,汇入嘉陵江,这里曾是甘川两省的水旱码头,商贾林立,位列甘肃四大名镇之首,自明清起,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龙江、嘉陵江两百里水道上,商船列队,搏击惊涛骇浪,号子声声震峡谷,纤夫肩上的纤绳沟通了甘、青与巴蜀的联系,故此,碧口又有了“水上丝绸之路 ”起点的说法。

开封鼓楼上的历史传说?

鼓楼又叫更鼓楼,朝阳升起,钟声飘荡,夕阳西下,鼓声飞扬,正所谓:“晨钟暮鼓”。据史书记载,鼓楼原是为传递信息,擒贼捉盗而建。随着时代的变迁,才转变为报时的工具,

史料记载,明朝的大同,楼阁林立,建筑华丽,东有和阳街的太平楼;西有清远街的钟楼;北有武定街的魁星搂;南有永泰街的鼓楼。可惜这些楼阁大部分毁于历代兵火和自然灾害,只有有鼓楼幸存下来。

明朝永泰古城的历史,明朝永泰古城的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大同县志)载:“鼓楼在府治东南街南端十字心的正中,创建于明代。”清顺治乾隆咸丰屡加修葺。楼面阔进深各三间,东西长18.33米,南北宽14米,高约20米,底层用青石砌成四角,当中有十字穿心门洞。上两层为砖木结构,顶楼上架放一大鼓,乃古时晚间为“声闻四达”报更时所用,故名“鼓楼”。旧时晨钟暮鼓声震古城及近郊四乡。 鼓楼与钟楼(已拆除)相配而建。1966年4月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8年秋,鼓楼进行了大规模维修,封闭十字穿心门洞,扩展楼旁马路,1985年又进行了全面彩绘,各种图案生动艳丽,面貌焕然一新,完全恢复了雄伟古朴,整洁壮丽的风貌。

在2001年,文物部门对鼓楼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的加固、维修和彩绘,使鼓楼焕然一新。楼上有“大同古建筑摄影展览”,使人在登楼的过程中,就能了解到大同城过去的面貌:在楼下新增建了旋转楼梯,它和古代建筑互相衬托,体现了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完美统一;楼的各层檐下额枋上都绘有一幅幅生动有趣、形象逼真的精美绘画,如“桃园三结义”、“吕布貂蝉”等。鼓楼原有的牌匾进行了恢复,东向上为“歌风”,下为“云开春晓”,南向上为“鼓楼”,下为“声闻四达”;西向上为“振德”,下为“和声鸣盛”;北向上为“时雍”,下为“瞻云就月”。前人的牌匾,意蕴隽秀,对鼓楼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增加了一份韵味,增加了一份内涵,增加了一份古典的美。 样式 鼓楼耸立于大同市区内大南街南段十字口中心,建筑独特,造型优美,布局巧妙,令人叹为观止。它典雅古朴,精致秀气,使人流连忘返。不仅装点了大同市的容颜,而且烘托出了这座历史名城的古老风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永泰古城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永泰古城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永泰 鼓楼 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