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课本明朝行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历史课本明朝行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初期的行政是什么意思?
明朝初期沿用元朝行省制度,后废行省,改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一省行政,司法,以及军事,三司互不同属,只对中央负责,宣德年间,介于三司分权,导致行政办事效率低下,随后以巡抚和总督名义督抚地方,土木堡之后,成为定制。边疆地区则设置卫所和都司,由当地首领管辖本部事务。在青藏地区设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以及俄力军民元帅府, 在东北地区设奴儿干都司,西北设西北八卫。
中央 罢中书省,废丞相,亲理政务,由吏户礼工刑兵直接对皇帝负责,后因政务繁重,设置内阁作为皇帝顾问。
明末行政划分?
行政这一面,从高到低依次为:六部(中央);承宣布政使司(省);承宣布政使司委派的道、府、州、县(地方)。
六部是明朝的最高行政机构,共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由一名尚书(正二品)主管和一名侍郎协管(正三品)。每部下面有4个(吏部、礼部、兵部、工部)或13个(户部、刑部)清吏司,负责执行具体事务。清吏司的长官为郎中(正五品),副职为员外郎(从五品)。
承宣布政使司是省一级的最高行政管理单位,最高长官为布政使(从二品)。布政司负责全省的民政事务,如人口和土地统计、税赋的评估和征收、承接朝廷指令向地方宣达等等。布政司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分司,各分司的辖区称道,主管为道台。
在省一级以下的行政单位是府、州、县。最高长官分别为知府、知州、知县。一般来说,大城市设府,中小城市设州,而县则是府、州之下的最基层行政单位。
明朝时,掌管地方的机构是什么?
明朝沿用元制设行省。
各省设承宣布政使司,是最高行政机构;设提刑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是最高司法机构;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为一省之军事总机构。
类似于三权分立。
上有巡抚,主管一省军政;巡抚之上还有总督。
后两者都是中央下派官员。
显微镜下的大明讲的什么?
讲的是算学天才帅家默从县衙税簿中意外发现该县承担了周围七县此前百余年的丝绢税负,由此开启了从县衙到府衙乃至更高行政单位的拨乱反正之路。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是东阳留白***文化有限公司制作,潘安子执导,马伯庸编剧,张若昀、王阳、戚薇、吴刚、高亚麟、费启鸣主演的网络剧。于2023年2月9日在爱奇艺上线。
该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历史读本《显微镜下的大明》六案中的中的“丝绢案”。
请问明朝中央官制完整的内容是什么?
明朝初年的中央官制基本沿袭唐宋旧制,公元1380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彻底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到了中后期,内阁大学士权利变大,六部的权利削弱,内阁首辅虽无丞相之名,却是执行丞相之权,拥有丞相之实。
我是善发,爱发历史说,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善发历史说,感谢邀请回答。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拿下了元朝的集庆路(今南京),于是改为应天府,设置大元帅府,并且自称吴国公,模仿元制设置江南行中书省,开始逐渐形成最初的中央机构雏形。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大本营,不断扩展势力,逐渐成为元朝末年不可小觑的一支反元力量。这一年,朱元璋改称吴王,称王建制设置百官,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以李善长和徐达分别担任右、左丞相。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把这年改称吴元年,以李善长为左丞相,并开始制定各种职官制度、各项律令,开始筹备统治天下,这一年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二人北伐残元,元朝已经犹如摧枯拉朽一般迅速败亡,朱元璋获得天下不过就是时间问题。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史称明太祖。
天下统一之后,朱元璋很快就开始着手内部的整顿,朱元璋权力欲极强,鉴于过往历朝历代丞相权力过大对皇权压制的教训,朱元璋开始削弱相权。
公元1380元,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丞相胡惟庸,并顺势取消中书省,直接管理六部,并诏令后代嗣君不许再设丞相,实行六部治国,彻底废除丞相制度。
到了明成祖时内阁大学士参与机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开启了明朝两百年的内阁制度。但是这时的内阁大学士品阶较低,虽然协助皇帝参与机要政务,但是权力受到种种限制,只能说是皇帝的一个秘书班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课本明朝行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课本明朝行政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