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唐朝汉朝,陕西历史唐朝汉朝地图

kodinid 2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陕西历史唐朝汉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陕西历史唐朝汉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北京西安渊源?
  2. 西安和长安有什么区别啊?
  3. 西安是几朝古都?
  4. 秦始皇时期的咸阳和长安、西安是一回事吗?

北京西安渊源?

西安在历史上是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而北京呢,一只手就能数过来,正经的国都也就做过明、清两代,其他朝代则做的是辽代的陪都、金代的中都、元朝的大都。

首先是因为北京虽然作为明清两代的古都享誉盛名,但是明清两代相比较西安的先秦 汉朝 唐朝来说时间据现代比较近,因此,从文化程度上来说,明清历史文化人们更容易接受。汉唐的历史文化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远,所以给人源远流长厚重之感。

陕西历史唐朝汉朝,陕西历史唐朝汉朝地图-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安和长安有什么区别啊?

称呼不同。西安和长安是一个地方,只是现代称呼和古代时称呼不一样。

长安是西安古代时的称呼,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取长治久安之意。元末明初,朱元璋称王为了平定叛乱,故改长安为西安,取安定西北之意。其实西安和长安是一个地方,只是称呼上不一样。

长安是县的名字,从汉唐的长安县到今天的长安县,一以贯之的,无非是县域范围有变化。县一级的名字两千多年里几乎没有改变,长安县一直是长安县。

陕西历史唐朝汉朝,陕西历史唐朝汉朝地图-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安是市的名字,今天的西安市,大体上对应明清的西安府,元代的安西路、奉元路,唐宋时的京兆府,秦汉时的内史、京兆。市/府这一级不同时期名字不同,使用时间最长的是京兆和西安两个名字。

长安是县的名字,从汉唐的长安县到今天的长安县,现在叫长安区。西安是市的名字,以前叫长安,是唐代和汉代等13朝的国度。长安在元以后安西路、奉元路,在明代就叫西安。现在长安区归西安市管辖。

西安是几朝古都?

西安是十六朝古都,但公认的是十三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隋、唐等六个统一王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五个分裂时期的政权,东汉献帝与西晋愍帝等二个末代皇帝以及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大齐皇帝黄巢等三个农民起义***建都,即合计有十六个王朝与***在西安建都。因此可称西安是“十六朝古都”。

陕西历史唐朝汉朝,陕西历史唐朝汉朝地图-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重要古都之一,被誉为“十朝都会、三秦之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西安作为古代中国京城,曾经是秦、汉、唐、明、清等众多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其中,秦朝规划修筑的西安城墙、汉朝刘邦修建的骊山陵、唐朝盛世时期的大雁塔、钟楼、鼓楼等文化遗迹被列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西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地理界限,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秦始皇时期的咸阳和长安、西安是一回事吗?

作为商鞅变法的一项内容,秦国的都城从栎阳迁到了咸阳,从而开始了这座城市的营建史。特别是秦始皇等级之后,秦都咸阳的面积开始急速扩张,向东向南建设,逐渐也就进入了今天西安的地界之内。

比如著名的秦阿房宫,就位于西安市阿房宫街办,比如兴乐宫,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被改造成为未央宫。所以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西安与咸阳其实是一体的,渭河在当时,就是秦都咸阳的城中河。

为了方便渭南渭北的联系,从秦昭王时代开始,便在渭河上架桥,比如2012年在西安六村堡街办西席村北发现的厨城门一号桥。经发掘确定,这座桥桥梁南北长度约在880米左右,东西两侧桥桩之间的宽度约为15.4米(估计桥面宽度远大于此),也印证了当时南北交流的频繁,被认为是西咸一体化最早的象征。

更关键的是,秦咸阳城遗址做了这么多年考古,都没有发现城墙的遗迹,所以这两座城市当时究竟能重合多少,现在并不好说。

在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因为咸阳宫已经被项羽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所以刘邦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在秦代兴乐宫的基础上营造自己的未央宫,并以此为基础兴建都城,命名为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长安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一点一点的扩大。直到隋朝建立,杨坚觉得之前的长安城太小,便在东南方位兴建了全新的长安城,这边是隋唐长安城。

至于西安的概念,出现已经到了明朝,面积差不多只相当于隋唐长安城的皇城部分(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城墙之内)。

题主问咸阳、长安还有西安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咸阳最早出现,长安脱胎于咸阳,并逐渐扩大和位移,最终因为城市地位的降低,由长安缩小为西安。

当然不是一回事。

首先要说明的是中国的行政区划是一直在变动的。今天的咸阳是辖2区(秦都区、渭城区)、1县级市(兴平)、10县(礼泉、武功、泾阳、三原、乾县、永寿、彬县、淳化、长武、旬邑)的地级市。而西安是辖11区(未央、新城、碑林、莲湖、灞桥、雁塔、阎良、临潼、长安、高陵、鄠邑)、2县(周至、蓝田)的副省级市。显然今天的长安是西安的市辖区,今天的咸阳是和西安平级的地级行政区。

我们回到秦始皇时期,秦代行政区划分为郡、县两级,秦始皇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有所增加)。在京都咸阳周围地区,则设“内史”统辖(大约相当于清代的顺天府),内史是相当于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内史辖境很大,几乎包括今天整个关中地区。其中内史辖县位于今天西安地区的有:高陵(治所在今高陵区)、蓝田(治所在今蓝田县)、杜县(治所在今雁塔区电子城街道沈家桥一带)、芷阳(治所在今临潼区斜口街道洪庆堡一带)、戏县(治所在今临潼区东北四十里处戏水旁)、栎阳(治所在今阎良区武屯镇)、丽邑(治所在今临潼区秦始皇陵以北2.5公里处刘家村)、酆县(治所在今户县)。内史辖县位于今天咸阳地区的有:咸阳(治所在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弋阳(治所在今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村)、云阳(治所在今淳化)、废丘(治所在今兴平)、旬邑(治所在今旬邑)、好畤(治所在今乾县)、漆县(治所在今彬县)。

由此可见,秦始皇时期的咸阳是首都,是内史辖县。而那时并没有长安和西安之名。当然到了西汉,就新设长安,并定为首都。咸阳则更名为新城(后又改为渭城),并且沦为京都长安附近的普通县城。到了明代,则将元代的奉元路(元代行政区划大致为行省、路、县***)改为西安府(明代行政区划为省、府、县***),西安作为行政区划名称终于出现,清代因袭,清代西安府辖县包括长安、咸阳、兴平、临潼、高陵、盩厔、鄠县、蓝田、醴泉、泾阳、三原、渭南、富平。而乾县、武功、永寿属于乾州,彬县、三水(旬邑)、淳化、长武属于邠州。因此,从汉至清,长安、咸阳两县基本一直都是县级行政区,到了明代,西安则成为地级行政区,辖县包括长安、咸阳两县。新中国成立后,咸阳从西安独立出来,也成为地级行政区,几经变迁之后,最终将原属西安的咸阳、兴平、泾阳、醴泉、三原和邠州四县以及乾州三县同时划归咸阳地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陕西历史唐朝汉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陕西历史唐朝汉朝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西安 咸阳 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