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末年历史,明朝末年历史***

kodinid 1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末年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中末年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末清初到公元2015年至今多少年了?
  2. 为什么明末汉奸和伪军历史上最多,明朝气节不是很行?
  3. 东汉末年和明朝哪一个在前面?
  4. 明朝末年,北方战事吃紧而且短兵缺将,为什么不把南方的军阀集团北调支援呢?

明末清初公元2015年至今多少年了?

明末清初到公元2015年至今共计496年。
因为明朝末年的时间是1644年,而清朝的开始时间是1644年;而当前的公元是2020年,所以相差的年数就是2020-1644=376年。
再加上现在已经过去的2021年,所以496年。
内容延伸: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包括历经数次政治制度变革、近代化进程、改革开放等,也有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比如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这些***都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明末汉奸和伪军历史上最多,明朝气节不是很行?

并不能说明末汉奸伪军最多,其实南宋末也不少,原南宋将领吕文焕、刘整、夏贵、范文虎,文臣留梦炎、王积翁、叶李不说,就算是许多元军将领其实也算是背金降元的“金奸”,比如史天倪、史天泽、张弘范等。

明朝中末年历史,明朝末年历史事件-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比南宋末与明末,南宋末年吕文焕在襄阳投降后朝廷官方的大规模抵抗就只有张世杰和文天祥,而明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却有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张名振,可见至少明末是不输于南宋末年的

东汉末年和明朝哪一个在前面?

东汉末年在明朝前面1100多年,中间隔着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等好几个朝代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直至曹丕篡汉结束;明朝从朱元璋南京称帝(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开始。两个年代相距一千一百多年。

这个问题问的可笑,中国历史年代大致是,夏朝商朝周朝秦朝西汉—东汉—三国时期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东汉末年要比明朝早一千多年,东汉末年朝纲败坏,民不聊生,群雄争霸是个大乱世,而明朝一直是个大一统国家比东汉末年要太平

明朝中末年历史,明朝末年历史事件-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末年,北方战事吃紧而且短兵缺将,为什么不把南方的军阀集团北调支援呢?

明末精兵强将大多云集北方,南方军力早已空虚,自保尚且捉襟见肘又何谈分兵北上?即便在明朝国力最强盛、军事强大的阶段,军力部署也始终遵循着“北重南轻”“居重驭轻”的原则。

特别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仅常驻京畿重地的明军就有3大营和50多个卫所,常备兵力保持在50万至60万人。此外为增强京师防卫力量,明廷还下令河南山东等地官军每年春秋两季轮番赴京担负执勤、操练等任务,称作“班军”,这部分兵力也有16万之众。换言之,明成祖能够随时掌握、直接调动的兵力就超过70万人!

须知,永乐年间按493个卫所、每卫5600人定额估算(当时明军缺编问题尚不严重),全国总兵力约275万人,也就是说部署在北京及周边数百里以内的官军已占到前者四分之一强。这还没包括驻守九边重镇的近70万边防大军、分驻北方各省(非边防军)的卫所,全算上的话明朝在北方的总兵力至少有160万人,占全国总兵力的60%左右

明朝中末年历史,明朝末年历史事件-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除了兵力雄厚,明代的北军在大多数时间里的武器装备也远优于南军,尤其是当时最先进的火器、优良马匹基本上都配给了北军特别是京师驻军。

有明一代,南军主要驻扎、集中在东南沿海及西南边陲,比如云南最多时部署了20个卫所、兵力(足额状态下)超过10万之众。而四川(当时的四川还囊括了云贵一部,面积很大)因身处内地、安全压力较小,却只设置了区区5至6处卫所,防区面积大而兵力不足,也是导致后来明末四川一带频遭战火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卫所制度在明代中后期开始衰落,但北军实力较强的优势并未改变。比如嘉靖年间驻防京师的明军虽缺额严重,仍保持了38万人的规模(缺额40%),边防军镇则普遍缺编三分之一左右,但同一时期沿海、江淮各卫所“缩水”现象就更可怕了——德州、徐州“守城不过疲卒二三百人”,漳州、泉州缺编率超过60%,整个福建驻军编制4.82万人,但实际点检也不到一半

而且,除了俞大猷、戚继光编练的新军,多数南方明军要么是难以离开防区,要么就是战斗力太差,南军“战五渣”的痼疾直到明末也没得到解决,甚至在崇祯帝景山自缢后,南明小朝廷“前赴后继”之际,后者仍要依赖各路左良玉这号北方军阀,甚至委身投靠北方农民军残部以求自保

明亡的主因是财政崩溃,就是,没钱。阉党横征暴敛,东林党重农税减工商税成政商一体,宗室庞大,尾大不掉,皇帝亲自到市场上调查菜价,以前是不可想像的。自然灾害成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棵稻草

因为南方的军队也很忙,主要对付的是流动作战的张献忠部,

南方军队主要的有左良玉部、黄得功部、秦良玉部、刘良佐部

左良玉部很忙:左良玉已经多次北上救援开封,然后被打的大败,从此看见李自成就跑,李自成进攻襄阳时,左良玉跑到武昌,之后,抢了楚王的钱财跑到九江,扩军到了二十万,到九江后拥兵二十万观望自保。后张献忠克武昌,朝廷严令出兵,才出战大败立足未稳的张献忠,收复汉阳。待张献忠入蜀后,出兵收复武昌。

黄得功部也很忙: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得功移守庐州。农民军攻陷庐江、凤阳两郡县。黄得功奉皇命在定远县镇守。当时张献忠匪帮暗藏在英山县、太湖县之间,黄得功用五千[_a***_]前往镇压他们,在石牌与他们相遇。张献忠畏惧了,不应战就逃跑。黄得功追上了他,不到尺把远,就想活捉他,反而被他逃脱离开了。黄得功就接管了张献忠所抢掠的一万多男女人员,命令他们各自回到家乡,把武器、辎重收归朝廷。

秦良玉部也很忙: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陷武昌,处死楚王朱华奎,率兵再次进犯四川,秦良玉上呈全四川形势给巡抚士奇,建议派兵守十三个关隘,但陈士奇不用,秦良玉又找巡按刘之勃,刘之勃同意秦良玉的计策,但是却无兵可派。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领大军长驱直入,再次进犯夔州,秦良玉率军前往救援,但寡不敌众,被击溃。张献忠攻下成都后,秦良玉对部下说:“我兄弟二人都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受国恩二十年。到现在这种地步,也敢与贼势不两立!”于是秦良玉分兵守卫石砫境,张献忠到处招降四川土司,却不敢来石砫。

刘良佐部也很忙:崇祯年间统兵在宿松、庐州、六安一带同义军作战,升任总兵官。崇祯十年,同总兵牟文绶击溃罗汝才部下摇天动二十余万人。崇祯十五年,同凤阳总兵黄得功大败张献忠于潜山。

原因无非两点,一是钱,这跟明末财政吃紧有关,后期许多次战争本来是应该可以赢的,但是没钱发饷闹兵变,然后失败的,把南方军队北调,这只有中期戚继光时期还有钱这么做,北方军队都只能维持的情况下,调南军是很不现实的。二是权,明朝党争严重,在中后期政事的混乱,就是像李闯王这样的***工作人员都下岗造反了,南方有点战斗力的也成山大王和海龙王了,郑成功父亲一官就是荷兰与西班牙承认的东海皇帝,有能力影响南方的当朝官员,跟南方军队将领相互勾结,直接对抗朝廷,其中最有名的东林党大部分就是江南人士,北调已经经营几百年的军队,就成了空话,当然为了朝廷的面子,说是南方军队不堪大用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戚继光选的兵都是南方人,跟清庭打了几十年的郑成功用的福建兵,所以说南兵无用主要是托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中末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中末年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良玉 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