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官职了解历史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官职了解历史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有哪些官职?
正一品 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的官职,之后不设)。 爵:亲王、公主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光禄大夫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中书令、侍中(代宗大历年间擢升正二品)、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唐代记录史记的官职是什么?
唐代记录史记的官职是史馆修撰。
唐代,因正式设立了史馆,史官制度乃趋于规范化。史馆以宰相为监修,称监修国史;修撰史事,以他官兼领,称兼修国史;专职修史者,称史馆修撰;亦有以卑品而有史才者参加撰史,称直史馆。著名政治家房玄龄、魏徵、朱敬则,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吴兢,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著名诗人杜牧等,都先后参与史馆工作,并担任各种修史职务。
史官,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
宰相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为何唐朝的宰相才是三品呢?
这的确让人对唐朝的宰相肃然起敬。在中国历史上,唐代宰相制度深受后人推崇。唐之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若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机务等名就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唐宰相制度较之两汉有很大发展,较之南北朝更完善成熟。高祖之世,是唐宰相制度形成阶段,宰相风***已显端倪;太宗至天宝之初是完善阶段。那么,唐朝宰相都有什么样的权力,他们对皇权有什么的制约呢?
皇帝诏令不经宰相即为非法。
皇帝任命官员必须经宰相批准。
皇帝继承帝位的合法性须得宰相认可。
形成“宰相五花杂判,天子划日可也。”
宰相实际权力极大,为了权力平衡,在其名份上则略逊一等,以三品为佳。而一品往往空缺,或者一品、二品则为荣誉职务,没有实际权力。
宰相,除了皇帝,的确称的上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其实在唐朝,李世民称帝以后,就己经没有了一品和二品官职了,最高也就三品而己,这就是唐朝只有三品宰相的原因。还有宋朝宰相是二品,明朝的是五品,不过明朝在辙销中书省之前,中书省的左右丞相是正一品。所以,并非唐朝才有品相之分!🦄🌺🌺
唐朝帝王时代靠家族打下来的江山,必然会有皇室家族政权的保护,那必然会把一品和二品留给自己的太子及亲族人。换句话说,那时还存在着家族保护,所以也是世袭制的,但后来随着新朝代的进步和不断改革,因才施用更合理,所以后来才有一品的宰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官职了解历史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官职了解历史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