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被抹掉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被抹掉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明朝内忧外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有的“朝廷”让文明倒退,
有的“朝代”让文明绚烂。
“大明朝代”无疑属于后者,他让中华文明更“绚烂”。
内忧外患也是每一个朝代的正常现象,不足为奇。
这要归功于朱元璋,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现象,每一个朝代只要开国的前两代君主“与民休息”,这个朝代就可以混个寿终正寝。
朱元璋尽管背着一个奢杀的名声,其实他杀的都是不听话官僚,老百姓在他手中是得尽了实惠的。
朱元璋是会搞经济的好皇帝,奖励垦荒,实行民屯、军屯、商屯屯田制度,使天下无荒田,兴修水利,大力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种植。
清丈土地,编制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制度,在农业社会,这些都是进步措施。
尤其朱元璋有意限制豪族地主,对于明朝寿命大有补助。
明朝的冶铁、造船、建筑、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在当时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
既然是君主专制,大明也摆脱不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王朝更替周期律。根源贵族等特殊阶层的财富兼并,和单向的权治。
不同于以往的是关内“鹬蚌相争”,满洲“渔翁得利”,乘虚入据中原。华夏苦难更深。
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这是巧合还是天意?
那要看明朝和清朝的起止年份怎么算了。
题主说明清两朝均享国276年,估计你的算法是这样:
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并扫灭元朝,一统天下算起,共276年;清朝则是从1636年皇太改国号为清算起,亦是276年。
但一个朝代开国和结束的时间,往往是有争议的。比如明朝的结束时间如果按照南明灭亡的时间1662年算的话,那就是294年;再比如清朝如果从1644年入关定鼎中原算起,那就应该是268年。
不过一般说来,一个朝代的起止年份,应该从它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开始,到它失去对全国的控制告终。所以,明朝应该是从1368年至1644年,共276年;而清朝应该是从1644年至1911年,共268年。
至于巧合或是天意,则实在无从谈起。但我们可以发现,秦以后的王朝几乎没有超过300年的,这倒是个巧合,但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往往是因为一个王朝建国初期人口少而土地多,***承载量足以支撑人口的需求,加之统治阶级励精图治,节俭治国,轻徭薄赋,这使得百姓的劳动积极性大为提高。一般来说,王朝建立100年左右便进入盛世,盛世滋生,进而超越***的承载量,加之统治阶级开始***奢侈,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大量自耕农沦为无地少地者,国家的税收也大打折扣,贫穷也就逐渐袭来,随即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在王朝中后期,国家为应对对外战争大肆增加赋税,人民不堪忍受贫穷,开始发动起义,而为镇压起义,朝廷又要更多的增收赋税以满足军费的开支,甚至授权地方实力派去镇压起义。由是中央衰微,地方分权增强,王朝逐渐失去民心和权威,进而走向灭亡。
清粉为了给清朝洗地,真的是太拼搏了!
明朝从1368年到1644年,总共276年,清朝从1644年到1912年,总共268年,说明清两朝完全存在时间相同的,你的数学是在体育课上学的吗?
1644年崇祯在北京***,李自成灭亡明朝,随后李自成被清军灭掉,顺治小皇帝在北京即皇帝位,宣告继承明朝的江山社稷。如果不承认顺治从崇祯那里继承得来的帝位,那清朝如何能算统治中国的正统王朝。
有人说,清朝成立于1636年,当时皇太极在沈阳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清”,所以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可是一定要记住,皇太极只是把割据东北的“金”改为了“清”,金国和清国有什么不同?还是同一伙抢劫犯,穿上马甲就不认识你了吗?
清朝,开国皇帝是6岁小娃娃,亡国之君是3岁小娃娃,这有什么的?兴与摄政王多尔衮,亡于摄政王载沣,这有什么的?不丢人吧?为什么不承认?
其实原因很简单,清朝得国不正,总想压明朝一头。
朝代是一个时间概念,一个人不可能同时生活在2018年和2019年,同样也不可能同时生活在明朝和清朝。退一万步说,可以同时生活在明朝和清朝,明朝的国运还是比清朝要长!
清朝的国运想上追溯到1616年,总共是276年。既然在东北割据的清国政权可以是正统王朝,那么在云贵苟延残喘的明朝也可以是正统王朝,南明小朝廷最后灭亡于1662年,算一下明朝的存在时间总共是294年。
我国的朝代存续,大多数时候是旧王朝灭亡新王朝立刻出现,甚至直接方式就是有禅让典礼进行。但在元朝时,这一情况发生变化。元朝成立于1271年,当时金朝已经灭亡36年,8年后才彻底灭亡南宋,期间两个王朝并存,算是南北朝。
朱元璋是在攻占北京之后的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的,没有超前,中规中矩。崇祯1644年***亡国,可是明朝势力依旧控制着中原大部分土地,其中南明弘光朝廷和历史上的南宋面积差不多。把明朝灭亡年代算在1644年,已经是很苛刻了。
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这个历史事实应该还是一种个性化解读,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有原因的。
首先,这个享国时间的多少,应该取决于后人如何计算!
通常来说明朝是:1368-1644年,刚好276年。
清朝的享国时间:通常来说是1644-1912年共268年。
当然,部分满族人认为清朝是1636年皇太极建立的,他们认为清朝的享国时间是1636-1912年,这样就推算出清朝也是276年的享国时间。
可见,这个享国时间的算法就存在两种,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享国时间!
但是,总得来说,明朝和清朝的享国时间都没有超过300年,这个应该是一种共识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享国时间差不多!
主要还是这么三个方面的原因!
只能说又有巧合,也有天意,还有题主算错的数字。
先来看看题主说的明朝和清朝都是276年的国祚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明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也是在这一年朱元璋的北伐大军到了北京,天津等地,也正是宣告者蒙古统治中原98年的历史结束了。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在煤山***,大明宣告结束。总共276年的国祚。当然南明小朝廷还坚持了几十年的,这个后面再说。
清朝这个算法就比较多了,如果以皇太极改金为大清开始那么就是1636年,那么到1912年溥仪退位结束,那么就是题主说的276年国祚。那么这个就和明朝完全是一样的了。而现在这个观点也是很多人接受的。
但是我觉得清朝的国祚不应该送1636年算起,至少应该从1644年大明的灭亡,清军的入关开始算起,那么就是268年的国祚。为什么说是至少从这一年算起呢?因为这个时候的大清虽然入关了吗,但是还没有统一,这个时候的李自成的大顺***,还有张献忠的大西***都还是在的,南明小朝廷也还一直在坚持,一直到了1658年清军才攻入云南,1662年南明永历帝才被杀,南明结束。
一般我们说一个朝代应该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这个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质疑西晋和南宋的原因了,因为他们都不是大一统的王朝了,而清朝在一开始入关的时候就没有统一,更别说皇太极1636年只是改金为大清而已,所以不应该从1636年算起。
当然就算是题主说的两个朝代都是276年的国祚,这个只能说是巧合或者说是天意吧,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清朝得国不正,也许正是因为得国不正,所以上天才会没有让清朝的国祚超过大明。当然前期的清朝我们就不说了,只是清朝在后期的做法太不得人心了。所以导致现在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欢清朝。
明朝的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建文年和永历年?
明朝的历史有“建文”和“永历”的年号,他们的主人分别是朱允炆和朱由榔。
一、“建文”年号持续四年。
建文元年,建文帝削藩,都督宋忠领兵三万驻守开平,防备燕王。湘王***,齐王和代王被贬为庶民,燕王朱棣勾结宁王起兵造反,***借“清君侧”之名。大将耿炳文和曹国公李景隆和朱棣交战都失利,建文帝迫于压力罢免齐泰和黄子澄。
建文第二年,鞑靼派兵相助朱棣,李景隆和朱棣在河间大战,先胜后败,从河间、德州、济南一路败退。建文帝遣使求和没成功,但朱棣在济南受阻,暂时退兵,后在东昌被都督盛庸打败。
建文三年,建文帝重新启用黄子澄和齐泰,盛庸在夹河被打败后又将黄、齐两人贬官,再次要求朱棣退兵回封地。朱棣没同意,军队大举南下,驸马都尉梅殷在淮安阻挡。
建文第四年,除了在灵璧小败外,朱棣大军一路南下,李景隆开城门迎接朱棣,建文帝朱允炆失踪。朱棣开始称帝,大开杀戒,黄子澄和方孝儒等人都被灭族。同时,取消建文帝的年号,建文帝的四年变成洪武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
二、永历年号偏安一隅,持续三十八年
永历的朱由榔的年号,他是万历皇帝的孙子,曾被封为永明王,所以取了“万历”和“永明王”中各一个字组成年号“永历”,分为两个时期。
朱由榔在位时期。发生的比较重大事件有:在广东肇庆称帝的朱由榔和在[_a***_]称帝的朱聿粤争夺大明正统的地位;朱由榔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联合抗清,势力一度扩张到七个省;朱由榔和张献忠的大西军合作,干掉的敌方重量级将领有敬谨亲王尼堪和叛徒、清封的定南王孔有德,然而孙可望和李定国矛盾爆发。
朱由榔死后时期。朱由榔死后,南明***的“永历”年号在台湾延续了下去,从永历十六年一直到永历三十七年。当时台湾使用“永历”这个年号的人是郑成功的长子郑经以及郑经的次子郑克塽。郑经随过郑成功打过清兵,经营台湾时也趁着吴三桂反清时西攻过大陆,还是有些作为的!他的次子郑克塽就没有,主政台湾不到三年就投降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被抹掉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被抹掉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