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真实历史的明朝丞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真实历史的明朝丞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明十大宰相?
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
洪武元年至三年,李善长兼左丞相,徐达兼右丞相。洪武四年,李善长致仕,徐达兼左丞相,汪广洋任右丞相。洪武六年,汪广洋被贬为广东参政,胡惟庸任右丞相。洪武十年,胡惟庸任左丞相,汪广洋复任右丞相。洪武十二年,汪广洋谪海南,胡惟康任左丞相至洪武十三年,中书省废,丞相废除。
第十位两朝首辅杨廷河,虽然他的名气不如其他名称,但作为两朝首辅的他,为官清正,他关心民间疾苦,为家乡通水利,修县城很受时人称道。
第九位20载首辅杨士奇,杨世琦在内阁为辅臣40余年,首辅21年。
第八位是大明第一清官海瑞,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海瑞被称为大明第一清官,他为官清廉的故事与戏剧***作品等形式广为流传。
第七位是卧薪尝胆的徐阶。她用了20年时间的隐忍才扳倒了严嵩,他厉精图治,整治,边情民政给过去受冤枉的大臣***抗击,蒙古并取得胜利。
第四位是神机妙算,刘伯温
第三位是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
第二位是力挽狂澜的于谦
第一位是知行合一的王阳明
明末宰相?
明朝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有宰相,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4人。之后虽然没有宰相一职,却有拥有宰相职权的官职。那就是“内阁”。内阁之首,便是内阁首辅。权倾朝野 名气最大的有,三杨内阁,严嵩,张居正。
明朝大器晚成宰相?
明朝的张璁,据说他早年的经历也算是比较凄惨的,并没有像我们看到的那么顺利,在考试的时候就大概有考过七八次,到了40多岁的时候他才好不容易为朝做官,这个时候的他恐怕已经年过半百了,就真是这么大岁数,他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最初的目标,仍然非常的有信心。
张璁(1475年12月27日-1539年2月24日),字秉用,号罗峰。后为避御讳,明世宗赐名“孚敬”,字茂恭。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今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祖籍福建莆田。明朝中期重臣,“大礼议”事件中重要人物。
冯溥,是明朝大器晚成的宰相,出生成长于明朝,但真正做官做到宰相了,是在清朝
冯溥(1609-1691) 清初大臣。字孔博,号易斋。卒谥"文毅",益都(今属山东青州)人,冯裕六世孙。
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初授编修,后擢吏部侍郎。康熙年间为刑部尚书,拜文华殿大学士。73岁时,以年老乞休获准,以原官致仕,加太子太傅,返归青州故里。临行前,康熙皇帝御笔题诗相赠:环海消兵日,元臣乐志年。草堂开绿野,别墅筑平泉。望切岩廓重,人思霖雨贤。青门归路远,遗兴豁云天。
明朝宰相中那位是眉州人?
万安(约1417—1488年),字循吉。明代眉州(即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万冲村)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明宪宗宠臣、外戚,官至内阁首辅,卒赠太师,谥文康。
万安与刘珝、刘吉因在成化年间因尸位素餐,被戏称为“纸糊三阁老”,此外,据《万历野获编》,三人又因面见明宪宗时不知如何对答、只知叩头喊“万岁”而被谑称为“万岁相公”。
明朝内阁是否有丞相的权利?有何依据?
从官职上看,五品分内阁是无法与一品的宰相相提并论的;从决策和执行权来看,宰相二者都有,内阁只是代为票拟的大秘书,只是皇帝旨意的执行者;不过实际操作在明中期后,通过高配官衔,以及随皇帝或实权皇后(皇帝年幼)喜好偏重某个内阁, 使少数内阁輔臣地位逐渐提高,逼近于原来的宰相权重 ,如张居正,是最接近宰相实权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真实历史的明朝丞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真实历史的明朝丞相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