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史之乱唐朝历史模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安史之乱唐朝历史模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灭亡?
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边疆形势日益紧张,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叛军从河北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直逼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而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此由盛转衰。
之后在唐宣宗去世了以后,唐懿宗和唐僖宗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昏庸,致使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天祐元年,朱温发兵攻打长安,并且挟持了唐昭宗迁都洛阳,而后把唐昭宗杀死。天祐二年,朱温开始大肆驱逐朝廷官员并且将三十多位朝廷大臣在白马驿杀死,并且把尸体扔到了河里。
而朱温原本想着等统一了全国以后再夺取唐朝的政权,但是因为在征讨淮河以南地区的时候失败,所以提早在天佑四年逼迫唐哀帝禅位给自己,唐朝从此灭亡。
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灭亡,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长安洛阳两大传统文明中心衰弱,北京和南京地区两大文明中心在崛起。虽然隋唐大运河成就了唐朝的辉煌,但是隋唐大运河的输送能力是有限的,随着大陆扩张时代南北扩张阶段的稳定,唐朝将东北和草原纳入帝国版图,各地区都在迅速发展,传统的文明中心却在不断衰弱,无力统御辽阔的帝国版图。
文明中心的衰弱,导致唐朝出现了空心化,也就是外强而内弱。给予传统文明中心重创的不仅仅是北京地区文明中心的军事打击,还有南京地区文明中心的经济打击。
军事打击表现为安史之乱,经济打击表现为黄巢起义,南京地区文明中心的盐税落到了盐贩子手里。
大陆扩张时代南北扩张阶段的稳定,文明中心在转移,唐朝的关陇集团要以传统的文明中心统御全国是不可能的,唐朝灭亡成为了必然。
为什么安史之乱会失败?
第一,从政治上看,叛乱是不得人心的,绝大多数人是拥护李唐王朝的,叛军不但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反而纵容胡人到内地***汉人。因为,安史的叛军主要是边防军,安禄山和史思明以及很多很多将领都是胡人。 第二,在军事上没有绝对优势,安史叛军虽然席卷很快席卷中原,但西北、西南、东南、华南都在唐朝手中,特别是张巡守住睢阳(今河南商丘),遮蔽江淮,保障了唐军主要的财税之源。 第三,唐肃宗即位灵武后,调集朔方和安西的唐军南下作战,再加上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具有非常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如果不是唐朝的政治***,安史之乱本可在两年之内就可以平定。朔方和安西的唐军是非常精锐的边防军。 第四,安史内讧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安史之间彼此不信任,安史两家父子相残,内部没有很强的凝聚力。
为何人们对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历史很模糊?
大部分国人对哪一段历史有点印象,要么是中学历史教科书重点讲过,要么是各种文学***作品常常出现。
而安史之乱之后接近158年的唐朝历史。首先教科书是不怎么提的。教科书出于篇幅限制,要讲上下五千年和古今中外。初中阶段主要是对历史事件有个大致梗概。高中阶段去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找到内在规律。
无论初高中,都不可能每一阶段都去详细描述。盛唐前期辉煌灿烂,天可汗万国来朝才是唐朝的重点。至于每个王朝衰落之后的那一段相对平淡的日子。教科书一般都不怎么涉及。这个不单单是唐朝的问题。比如强汉在武帝之后,宋朝在统一全国之后,明朝在靖难之后是不是就着墨很少,然后又到灭亡时重点提一下呢。
所以,这个其实不是唐朝的问题,相对平淡,没什么大事发生的历史教科书限于篇幅基本都是略过的。
至于文学作品和***作品,前二十年满屏清宫戏让大清每个皇帝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一点印象。一部《明朝那些事儿》让大明历史也掀起一轮热潮。
但你仔细想想安史乱后的中晚唐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传播广泛的文学和***作品没有。
没有。所以中晚唐历史对大部分人就很模糊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史之乱唐朝历史模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史之乱唐朝历史模糊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