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藩镇的延续历史,唐朝藩镇的延续历史

kodinid 3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藩镇的延续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藩镇的延续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藩镇制度是什么?
  2. 唐代藩镇割据的积极影响?

藩镇制度是什么?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

一、概念:

唐朝藩镇的延续历史,唐朝藩镇的延续历史-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藩镇,唐朝的军制,显着的一点是继承前朝在重要地点设置都督府。睿宗时设节度大使,玄宗时开始扩大节度大使职权,并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统称“藩镇”。由此,形成了所谓的藩镇雏形。

唐朝之所以煌煌知名千年,就是它的兼容并包,容纳了很多的异族,并且平等对待。这一点,在唐初就已经很明显。明皇时候,府兵制已完全破坏,开始实行募兵制,这必然会造成兵随将走,将领拥兵自重。无形中其实已经提供了藩镇形成的条件。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

大唐一方面可以进行中亚的与大食的战争,却也不得不防范身边外族的入侵。明皇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兵权,是唐***对游牧民族骑兵实行军事防御的需要;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财政大权,是唐***缓解财政压力,解决边防驻军后勤供应的需要;藩镇节度使拥有辖区数州的行政权,是更有效地执行军事防御任务的需要。总之,藩镇节度使是唐军事战略变革需要的产物。

唐朝藩镇的延续历史,唐朝藩镇的延续历史-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影响

1、藩镇割据造成了中央***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吐蕃(7世纪)、回鹘(7世纪)、西夏(11世纪)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地方割据***,吐蕃甚至与中原汉族***发生过对立冲突,使得陇西一带丧失大半。淮西久为吴元济所据,是以“蔡人有老死不闻天子恩宥者,故坚为贼用 ”。

2、割据的藩镇空前增多。这些藩镇转入互相兼并的战争中,数十年战争不断,几乎遍及全国。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名义上的中央朝廷也被藩镇之一朱温夺去了,演变五代十国,成为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直到北宋统一,才结束这一局面。

唐朝藩镇的延续历史,唐朝藩镇的延续历史-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代藩镇割据的积极影响?

唐代藩镇割据没有任何的积极影响,反而是由于藩镇割据直接导致唐朝的灭亡

唐初在主要的州设置都督府,后来各州设置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节度使或经略使就是藩镇,后藩镇指节度使管辖的地区以及所统辖的武装力量。

藩镇的问题主要出在权力过重,没有控制,朝廷失控。最初藩镇只管辖本地区的军队(部分),负责辖区行政管理(部分军队)的官员刺史)由朝廷直接委派,另外朝廷委派征税、赈灾、运粮、屯田等官员。制度是好的,就是没有坚持贯彻下去。不久,各州节度使或经略使即藩镇自行兼任财政、行政等职,并管辖所属各州刺史。后严重的到,藩镇可世袭,不必朝廷同意。所属军队任意扩充,任命官员,征税等。迅速坐大,与朝廷抗衡,乃至取而代之。

藩镇割据的积极影响是促进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安史之乱之后大量北方的劳动者和手工业者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生产力,但是江淮地区的藩镇被废除掉后,唐朝***削减了地方军队和地方官员配置,这无形中削弱了***对于地方的控制能力,于是地方乡绅等势力逐渐壮大,许多问题地方***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完成,又由于他们拥有大量良田和产业,需要给北方提供高额的利税,这对于他们也是沉重的负担。

于是在唐末南方爆发的几次反叛起义中,这些有钱有粮的社会中坚力量成为反叛的支持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五代十国,为尽可能的躲避战乱,这也让经济中心从江淮再次南移并持续到现如今的大格局,就如现在最发达的江浙沪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藩镇的延续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藩镇的延续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藩镇 节度使 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