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最大的朝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最大的朝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代大既多少年?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元朝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南京为陪都。明朝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清兵入关后,陆续击败弘光皇帝、隆武皇帝、绍武皇帝等诸***。1662年永历皇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朝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这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也有学者指出逾亿,也有晚明人口近两亿的说法。
明朝最鼎盛时期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吗?为什么?
自1402年燕王朱棣从他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后,仍然继续推行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明朝建立70多年来的经济建设成就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著名的北京故宫建成。刚建成的北京城由紫禁城、皇城、京城、外城组成。紫禁城内的宫殿有精制的木雕、石雕、彩画和金光灿烂的琉璃瓦顶,他集中了当时全国最优秀的匠师设计,是我国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帝王宫殿群。城内店铺林立,商业繁荣,一派繁华的景象。
永乐十三年,明成祖命人重新疏通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这是明初的一项重大民生建设,极大的促进了华南地区与华北地区的经济连通和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明成祖在位时曾经五次亲征蒙古,每一次都大胜而归,有力的打击了蒙古部族对明朝的破坏和侵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明成祖初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便派遣郑和出使西洋。1433年,郑和先后7次率领27000至28000多人,200多艘海船,浩浩荡荡的从刘家港出发,经历了亚非拉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郑和船队每到一国,都会受到当地土著的热烈欢迎。他们所携带的大量金银珠宝,丝绸和青瓷碗盘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极大的促进了明朝与亚非拉各国的经贸往来,使明朝的经济实力达到顶峰。
综合上述内容,我认为,明朝最鼎盛时期就是明成祖朱棣时期。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上夺取了明朝的最高统治权,虽是篡位登基,但他的文韬武略都值得后世称赞,他在位期间明朝国力达到最鼎盛时期,史称“永乐盛世”。
政治上:
朱棣自己就是藩王造反成功,因此夺位之后怕别人有样学样,因此在朱允炆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弱了各藩王实力,完成了朱允炆未竟的事业,不得不说很具有黑色幽默。
为了加大皇权,增强监督力量,朱棣恢复了锦衣卫,同时增设了东厂,明朝特色的厂卫政治就此开始。
朱元璋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_a***_],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所以皇帝非常累。朱棣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
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同时北平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
军事上:
朱棣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从1410年(永乐八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这次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后来朱棣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逝。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朱棣于1406年至1407年期间派兵攻打安南,最终安南独立,明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此朝贡不绝。这场战争最后以明朝胜利、胡朝灭亡告终,越南被并入明朝领土,标志着安南属明朝时期的开始。
文化上
有明一朝最鼎盛时期非明成祖朱棣时期莫属。
从文治方面看:
1、编修《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至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全书正文22877卷,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2、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长颈鹿被称为麒麟。 3、改革吏治 明成祖时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这个内阁制度后来被西方国家所效仿,一直延续到现在
4、迁都北京 天子戍边,明成祖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原名北平)。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永乐元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十八年九月,诏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二月,北京郊庙宫殿成。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此后至明亡,北京一直是明朝的京师。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营建北京宫殿。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724250平方米,还没把护城河与城墙的绿化带计算在内。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紫禁城宫殿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其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世上罕见的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成为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今天我们看到的故宫、天坛、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规模宏大的建筑,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武功方面看
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 ,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 明成祖朱棣谥号“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成祖”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最大的朝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最大的朝代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