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朝鲜历史如何记录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朝鲜历史如何记录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何古代朝鲜和明朝的关系那么好?
并不是说古时候朝鲜和明朝的关系好,而是朝鲜半岛从汉帝国纳入版图,在唐帝国消灭渤辽后,最南侧的鲜罗成长起来的朝鲜,就变得非常温顺,始终是中央王朝的附属国,尤其是明朝和清朝两代。
在明朝明帝国的决策者有感于外戚对中央统治的不稳定性,所以要求皇后从民间选取,而这项政策就涉及朝鲜,所以一般明朝宫廷里边有大量的朝鲜宫女和妃子充斥后宫,曾有很多朝鲜姑娘到年龄但不得出阁,等待明朝派遣的官员选取。
而在明朝在对外用兵的时候,一般都有一只朝鲜军队作为仆用军跟随,实际上更多的是一中讨好的行为,但清朝在建国后相对能比明朝好点。
明朝作为这一切的回报,也是作为一个宗主国和附属国之间的关系,常年牢靠的使用中国皇帝的年号,所以当它受到日本幕府军队的进攻时大明才出兵帮忙。
明清交战时期,朝鲜是否派兵援助明朝?
既然题主指出明清交战,朝鲜是否派兵援助明朝。那么我们就得从大清建立说起。当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后,成立了自己的后金政权,开始与大明王朝一争高下。袁崇焕时期的宁锦战役后,努尔哈赤不幸受伤去世。皇太极在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并在1626年成功继承汗位。经过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皇太极最终在1636年建立了自己的大清***。
大明王朝建国之初,曾经派使者出使周边相邻国家,互赠珍品,往来比较密切,和朝鲜也是一样,双方关系非常友好。曾经在万历时期,朝鲜受到日本的入侵,当时朝鲜方面溃败,后在大明朝的帮助下,成功抵御日本的入侵,著名的露海战役就是中朝两国抗击日本入侵朝鲜最好的佐证。于是乎,朝鲜成为大明王朝的附属国。关系自然要好。
我们知道,大明王朝和后金的努尔哈赤曾经在1619年发生过萨尔浒大战。那个时候的朝鲜国王曾经派兵参战萨尔浒战役,援助大明王朝,可惜最后以失败告终。不过那个时候,并不是题主所说的明清交战。而是和努尔哈赤领导的后金交战。也就是大清国前身。
皇太极
继承汗位以后,加强了后金中央集权制度,积极重用汉人,改革了一系列有助于后金***发展的策略。1636年皇太极建立大清国***的第一个战略方针就是消灭朝鲜的有生力量,保证自己进攻明朝时,自己的大后方不会出现后顾之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朝鲜在大清国的东面,而大清国又处在大明王朝的西面。明朝和朝鲜互为盟友,一旦大清和明朝作战,他的后方也就是大清国东面的朝鲜势必会出兵支援明朝,从而造成清军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因此,消灭朝鲜就成了大清国进攻明朝的首要目标。
1636年,大清国成立之初,皇太极亲率数万大军进攻朝鲜。由于大清国军队训练有素,作战勇猛,十余日彻底攻陷朝鲜。在精神和肉体上全面征服朝鲜。迫使朝鲜国王俯首称臣,年年向大清国纳贡。成为大清国的附属国。而此时在明朝国内,崇祯刚刚继位不久,根本无暇顾及朝鲜。只能眼睁睁看着朝鲜被皇太极战败。
皇太极成功战败朝鲜之后,彻底保障了自己大后方的安全。转过头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推翻大明王朝的战争中去。因此说,明清交战时期,朝鲜已经作为附属国依附于大清国,根本不可能以任何形式援助明朝
明清交战时期,在前期,朝鲜是帮助明朝的,并且还派出过军队。但到中后期,明朝屡战屡败,实力已经衰落,朝鲜在满清的军事压力下,被迫附属于清。
经过著名的明末三大征之一的壬辰之役,明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住了朝鲜,对朝鲜有再造之恩。朝鲜上下对中国感恩戴德,呼为天朝。
到努尔哈赤起兵,明朝连连战败,于是调动十万大军,号称四十七万,发动了萨尔浒之战。在这次战役的***中,明军兵分四路,其中东路军一万多人由刘綎指挥,并指挥朝鲜都元帅姜弘立的一万三千朝鲜军。但在杨镐的胡乱指挥下,明军大败。刘綎战死,明军覆灭,朝鲜军被迫投降。
在此后,朝鲜依然和明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拒绝努尔哈赤的威逼利诱,并让毛文龙在朝鲜铁山、皮岛建立基地,袭扰后金的后方。
但到了1627年正月,后金刚即位的皇太极,为了摆脱四面受敌的局面,派阿敏、吉尔哈朗进攻朝鲜,半月便下朝鲜大半领土。朝鲜国王被迫接受皇太极的条件,于三月初签订了《江都条约》,与后金结为“兄弟”之国,尊后金为兄,与明朝断绝关系。
毛文龙也被迫从铁山逃至皮岛,不久后被袁崇焕所杀。余部坚守皮岛。后在进攻皮岛的后金军里就编有朝鲜的炮手。
但朝鲜依旧阳奉阴违,于是,在1636年至1637年间,皇太极亲自率军侵略朝鲜。朝鲜称之为“丙子胡乱”。此后,朝鲜成为后金的藩属,接受满清的册封,为后金进攻明朝提供援军、物资。这段历史在韩国电影《终极武器--弓》中有所反映。
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是怎样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局势是如何结束的?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中国东北的一支少数民族扶余族的一支在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史称高句丽,后来高句丽又逐步吞并原汉四郡的全部地盘,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只是屡屡遭到中原王朝的挫败。而扶余人的另外一支则继续南下,强占了原属三韩地盘的朝鲜半岛西南部,建立百济国,朝鲜族的祖先三韩人只得退居朝鲜半岛的东南部,后来形成新罗这个国家,韩国的历史称之为“前三国时代”,然而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国家并非同文同种的一个民族,高句丽应该是归属于中华史的,百济的上层也是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只有新罗人是朝鲜半岛土生土长的民族。
高句丽
后来黄巾起义开启了四百年的大乱世,在这四百年里,一个一个的国家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而地处偏僻的高句丽也在史书上露了一把脸,北魏伐北燕,北燕国主冯弘逃入高句丽,后来北魏向高句丽索要冯弘,高句丽就把冯弘全家都处死了。而更偏的百济甚至接受过南朝宋的“镇东大将军”的册封。
隋文帝结束了四百年的大乱世,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盛世繁华。为了解决东北高句丽频繁寇边问题,隋文帝曾派大军出征高句丽,然而因为道路和天气的原因,未战先败,损失不小,只好暂时隐忍。大业七年,杨广为了彻底结束高句丽割据东北一隅的局面,开始准备东征,大业八年二月,第一次东征开始,因指挥失误,隋军惨败而归,正是这次惨败,使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战争的漩涡,而固执的杨广却不顾国内形势,又接连发起第二次,第三次东征,勉强得到了面子上的胜利,然而面子有了,王朝却丢了,大隋也像结束了大乱世的秦帝国一样,二世而亡。三次东征高句丽不仅没有彻底解决地方割据,反而把中央也丢了。
接替了大隋的大唐帝国同样也要结束高句丽的地方割据问题,[_a***_]甚至说过这样一段话“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而后来征高句丽的诏令一下,便有数以千计自愿以私装从军的志愿者要求参军报国,这些人都说:“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可见中原***对以往惨败于高句丽的国恨家仇绝不会轻易忘记。高句丽曾经把征辽战死的隋军尸骨筑成一座京观,李世民即位之后,特意命人毁掉京观,收敛尸骨。
在***君臣的心中,高句丽所占的汉四郡是“旧中国之所有”,“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所以,从贞观十九年开始,共三次东征高句丽,和杨广一样,李世民也是御驾亲征,不过可惜的是和杨广一样,李世民同样也未能彻底征服高句丽,甚至在其驾崩前,李世民还在筹划着再次东征高句丽。李治即位后,吸取了教训,联合朝鲜半岛土生土长的新罗国,先灭掉了比较弱小的百济,然后先后发大军50万,征战数年,最终攻克平壤,彻底灭亡高句丽,并在高句丽和百济旧地设置安东都护府和熊津都护府,之后新罗又想挑战***权威,李治又派兵讨伐新罗,通过六年的战争,又将新罗变成了***的附属国,至此,可以说中原王朝第一次彻底征服了朝鲜半岛。
安史之乱将***带进了黑暗,新罗也乘机开始扩张,占据了朝鲜半岛近三分之二的领土,这也是朝鲜半岛第一次出现大一统的国家,后来新罗衰落,朝鲜半岛再次分裂,经过几十年的混战,王建再次统一朝鲜,建立高丽王国,此时中原大地已经来到了宋辽对峙的时期,由于中心在和北宋的对峙上,辽国并未把高丽放在心上,致使高丽逐步扩张自己的领土,后来金代辽,灭北宋,高丽及时对金称臣,由于重心同样在对宋的对峙上,金国也是对高丽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
高丽
后来蒙古兴起,无敌于天下,多少国家在蒙古铁骑下亡国灭种,高丽虽然没到亡国灭种的地步,但国家独立没有了,国土基本处于元朝的统治之下。元朝末年,天下再次大乱,蒙古军队和红巾军打的你死我活,高丽乘此机会收复被元朝占领的土地,并且还向北扩张了不少。
大明建立后,高丽大将李成桂审时度势,停止了向北的扩张,反而回师兵变,推翻了王氏高丽,建立了自己的***,建国之后,李成桂主动向明朝称臣,请求大明天子赐名和册封,太祖皇帝朱元璋取“朝日鲜明”之意,亲自赐名“朝鲜”并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国王,自此之后朝鲜国王即位,必须由中国皇帝册封,否则便视为僭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朝鲜历史如何记录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朝鲜历史如何记录明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