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属于中华历史吗,明朝属于中华历史吗

kodinid 2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属于中华历史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属于中华历史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历史?
  2. 《大明王朝1566》符合历史吗?
  3.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宋朝是三有朝代,你怎么看?
  4.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当正史读吗?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历史?

袁崇焕被杀 1630年9月22日(明崇祯三年八月癸亥)

洪承畴降清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被俘,五月四日,降皇太极

明朝属于中华历史吗,明朝属于中华历史吗-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极死 1643年(清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八月初九(9月21日)

李自成入京 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南明灭亡 1662年3月,缅王近于压力,将永历帝及其家属送交清军带回昆 明。永历帝被囚于金蝉寺。四月末,吴三桂拟***永历帝,有人 说:“彼亦曾为君,全其首可也。”吴三桂遂令部将进帛。永历 帝与太子等,遂被近自缢于五华山西侧的蓖子坡金蝉寺,后人以 谐音称之为“逼死坡”。李定国于中缅边境闻此凶耗,悲愤而 亡。南明最后一个王朝,至此结束。

明朝属于中华历史吗,明朝属于中华历史吗-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多尔衮死 1650年(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 跌伤,医治不得要领,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

清军入关 顺治元年(1644年)4月 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以后入关

《大明王朝1566》符合历史吗?

没有任何一部电视剧完全符合历史。即使是神剧《大明王朝1566》。

明朝属于中华历史吗,明朝属于中华历史吗-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明王朝1566》不仅是历史领域中的第一名,也是目前为止作为中国所有电视剧里面评分最高的作品,豆瓣评分高达9.7。这部神剧剧情精彩细节精良,可谓是国产剧的良心。

即便如此,对***作品而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它的固有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和历史记录片一样完全和历史相符。原因很简单,历史记录片一般来说都比较无聊,受众少。而作为一部以赚钱为目的的“神剧”,编剧必须得发挥自己的的想象力,编造一些情节,才能吸引到观众,进而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赚钱。

具体而言,这部神剧有下面这些地方于史不符。

1、“改稻为桑”事件纯属杜撰。历史上真正导致严党倒台的导火线,是徐阶等人借道士之手,让嘉靖帝对严党动了杀心

2、美化了严嵩的门生胡宗宪。真实情况是胡宗宪本人具有多面性,一方面,他是抗倭名将,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是弄权***的严党成员。

当然,它也做到了历史剧大***不歪,小细节美化的特点。剧中的一众人物海瑞,严嵩,嘉靖等人带给我们的做人方面的启示,以及让我们对16世纪中叶的明朝有了一个基本认知,就冲这些,大明王朝也值得我们观看。

关于这部剧,你还发现了哪些于史不符的地方呢,欢迎留言探讨。


不是历史,但又不是一般的架空历史

大明王朝1566中描写的人物绝大多数与历史中的形象不一致,从严党到徐党、再到裕王,直至司礼监的诸位太监。下到胡宗宪、戚继光、包括“海阎王”。说实话,细细读一读《明史》和《明实录》。你就会发现,全乱了!全乱了!

由于诸多原因,当代人记历史不够客观,后人记前人历史难尽其实。在这之后又受政治文化等等因素制约,不禁有一个疑问:

我们了解的是真的历史吗?我们不得而知,但历史观是真的,它是关乎人性,关乎社会发展规律的。几千年了,这些东西是不变的。

大明王朝很多东西未必符合史实,但符合历史观。

大明王朝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讲清楚为什么在我们现代人看起来,如此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能存在两千多年的原因,也讲清楚了这种制度注定消亡的原因

据我所知,有以下几个出入的地方:

一、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没有吕芳这号人。有过一个叫李芳的。当时掌印太监应是黄锦。

二、明世宗当时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景王,一个是裕王,而非剧中只有裕王一个儿子。

三、明穆宗的师傅只是高拱,而不是徐、高、张三人。并且徐、高、张三人其实各有心思,并不对付。

四、严世藩是个独眼龙,长相丑陋,而不是剧中那般霸气十足。

五、海瑞的形象过于精明,他是个廉吏,但并非能吏。

不符合。首先是“改稻为桑”,明朝为了赚外快 ,将南方稻米改为桑树。

封建社会历来的政策是重农抑商,明朝也不例外。因为农业是国本,不能动。所以不可能实行改稻为桑的。

然后是胡宗宪和戚继光除倭,胡宗宪根本没有亲临现场指挥过。胡宗宪是文官,在幕后指挥。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宋朝是三有朝代,你怎么看?

明朝,逢战必胜(后期前),不会给人以名将的感觉,而宋朝逢战多败,胜一次就给人天之骄子的感觉,战神的称呼。

明朝,制度严明,君臣之道相较于宋朝占据优势。而宋朝,奸臣给人大恶,有灭国之心,让人对名臣有更强烈的认知,物以稀为贵。

明朝,圣君不多,昏君不多,凡君多多,一样走过三百多年基业,靠的是臣将辅佐。宋朝,重文抑武,昏君颇丰,软弱对外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明显是根据他自己的标准来评的!但是我们无论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明朝都不能称呼为三无朝代!王阳明可以说在整个东亚东北亚都非常著名以及有巨大影响力的名人吧!宋元明清超过他的好像还不好找!名将就更多了,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一家。明君朱元璋,朱棣,嘉靖还能算吧(确实有点狠)!

反观宋朝,名臣只有范仲淹这么个大牛逼!范仲淹对后世影响力不是苏轼这些文人能比的!武将有狄青,辛弃疾,岳飞等等是厉害。明君的话只有宋太祖赵匡胤啦!文人确实多,很多牛逼的文学家!

但是宋朝最大的问题是经济高度发达但是国防安全太弱!对文人太好,从不杀文人。武将被怼的都不好意思站在一起。民间更是流传“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没有武力做后盾,再发达也是肥猪一头!

高晓松自诩为一骚人,当然喜欢宋朝宽松的环境了。对文人那么好,当官有那么多钱,天天花天酒地的!当然我不是攻击高晓松,他就这样人,有才华,但是也没什么顾忌的,就瞎几把说。

笑了,我理科生凭记忆就能打出几个明朝的名将,常遇春,徐达,戚继光,孙承忠,蓝玉,熊庭弼名臣于谦张居正,徐介,徐谓。至于名人更多了,沈括,就是初中学那个梦溪笔谈,唐伯虎李时珍郑和,王守仁,这些都是路人皆知的,只是明朝没有唐诗宋词这样的塑造形象的武器,就像当今美国有好莱坞,向全世界输送美国英雄的形象,而中国的***圈子一塌糊涂,全世界对中国的印象,除了精英阶层绝大部分人停留在湾湾水平,哪怕是国人都以为华为只是卖手机的,其余不一而足,鄙陋之见,充实自己才是王道,别人的评论都是耳边风

他眼睛近视!常玉春徐达蓝玉傅友德都是杰出军事家!戚继光俞大猷王守仁李成梁都有不俗表现!再说相:杨士奇!杨廷和于谦!张居正!再有名士:解缙、杨慎,徐文长!唐寅!仇英!数不清哪个不比他有影响!

《明朝[_a***_]事儿》可以当正史读吗?

了解一个朝代,应该各个方面去研究,比如疆域,文化,经济军事,历史渊源,政策制度等《明朝那些事儿》算是编年体的史书,但是更加偏重于对人物的解读,从皇帝官员,对军事战争,人物性格和风骨说的更多,算是半个正史。

当然不能。

一本小说,怎么能当成历史来看呢?

如果这本书可以当正史,那岂不是***都可以自己写正史了?

今天张三写一本《明朝那些事》是正史,后天李四写一本《明朝那些经历》也是正史,一周以后,王二麻子还出了一本《明朝往事》也是正史。

大家都成了正史,其实就没有正史了。

一本***而已,读一下可以,千万不要认真。

什么是正史?

如果说有官方鉴定的史籍为正史,那么《明朝那些事儿》显然不是。

正史其实是很难鉴定的,就拿传统的“正史”二十四史中大多数都是由官方编修的,而其中最为精彩、流传最广的却是个人编撰的,如司马迁的《史记》、陈寿的《三国志》。

同样的,所谓“正史”,无论是官方编修的,还是私人编撰的,所叙述的内容也并非都是真实可信,只是相对真实可信。

史书的内容必然是要受到撰述者个人所处年代世界观的影响,外加上撰述者个人难免也会带入个人情绪,在撰述时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允。

即使是撰述者能够客观冷静分析史实,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讲述历史,也是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比如知名的“为尊者讳”以及各种忌讳。

另外地,历史永远在迷雾中,历史的真相也只有真正参与到其中的人物才能知道,外在的记载未必就是可靠的。

很多人觉得《明朝那些事儿》因为所记载的不同于正史而不真实,却没有想过自身所关心的正史也未必就可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属于中华历史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属于中华历史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正史 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