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的统治螺蛳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的统治螺蛳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清是哪个民族统治的?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建立者是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由于明朝是在反蒙的战争中建立的,这就使得明朝具有非常强烈的华夷之辩”色彩,对周边的少数民族基本都是***取“以夷制夷”,残暴压迫等手段,以至于明朝的疆域基本萎缩在长城以内。周边的蒙古、女真、苗族等不断发动对明朝的战争。如明朝对建州女真的两次“犁庭扫穴”,严重加深了民族仇恨。明英宗也被蒙古俘虏过,蒙古也曾经攻入了北京城。
清朝的建立者是满族,不过其祖先属于女真族。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重建金国,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统一了整个东北,并且征服了漠南蒙古,于是称帝,改女真为满洲,建立清朝。1644年,明朝被李自成推翻,于是多尔衮乘机入关,削平了各大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后来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又征服了蒙古、西藏、青海、新疆。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连续的两个封建王朝,明朝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是汉族人,所以明朝是由汉朝统治的。而清朝是由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帅满族人入关,推翻了由李自成帅领的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刚刚建立起来了的号称大顺的朝廷,建立了满清王朝。所以清朝是由满族人统治的。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1616年-1912年),是由满族人,在远东建立的国家,它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常被合称为“明清”。
明清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
明清时期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清(清末)朝表现得尤为明显。
明朝的农业发展有什么特色?
明朝在农业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即使到后来的康乾盛世也没有突破,在朱元璋建朝之初就鼓励农民归耕,劝课农桑,奖励垦荒,积极发展农作物种植。经过查找和总结,现将明朝农业特点总结如下:
1.粮食亩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江浙一带稻米的产量,随着玉米传到内陆,玉米产量比麦类产量高,产量大幅度增加。
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随着明朝鼓励种植,棉花,甘蔗的面积得到推广,尤其广东达到顶峰。以及后来传到中国的烟草,在全国各地得到普及。3桑蚕业的兴盛。当时江浙一带种桑养蚕已成为农民生产项目。经济作物面积到扩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在万历年间,明朝的耕地总面积是七百万顷,明末时达到七百八十多万顷,此一水平即使是到了后来的康乾盛世都没有被打破。当时欧洲的传教士是这样形容明朝的,中国的耕地像花园一样井井有条,没有一块荒地,中国产的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美。 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纺织业,当时发明了一种“代耕”新式农具,耕田利用机械原理,既省力,又效率高;农业肥料,使用高效的“榨油枯饼”;植棉***用著名的“张五典种棉法”;农业灌溉***用徐光启仿制的“龙尾车”取水,“省物而不烦,用力少而得水多”;实行了农业多种经营,等等。在农业和棉纺织业方面,当时江南稻谷亩产达二三石(担),北方小麦亩产在二四石(担)之间,甘薯、玉米、烟草、油料、花生,已在南北各省种植。棉布已成为全国主要衣料,徐光启的棉纺工具“搅车”,以一人当三人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二人可当八人。
明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农业革命”,通过对越南稻种的改良,在南北广泛推广新稻种。水稻的亩产量出现了大面积提升。明朝江南首现了生态养殖法,在水稻田地里养鱼,用鱼来吃水稻田里的蚊虫卵,因蚊虫卵而产生的疟疾,在宋元两朝曾肆虐中国,到明朝却已不是大害。
明朝第一次创造了泄洪渠和水库综合治理,在江南治理水患,持续千年的江南水患问题得到彻底消解,徐贯等人留下的水利工程,今天还是江南大地抵抗雨季的生命线,从此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大多数人更不知道的是,西方经济学家把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分成两个马鞍形,在宋朝到达一个马鞍顶峰,在明朝到达另一个更高的马鞍形。两个马鞍形两边的元朝和清朝,却是生产力的大滑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的统治螺蛳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的统治螺蛳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