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自我总结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自我总结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建立总结?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明初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由盛转衰,后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灭。
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全国性封建政权,在朱元璋驱除鞑虏的民族解放号召下,受到蒙古人残酷压迫的***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最大限度的加强了皇权,宋朝那种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不复存在,明朝大臣的法律地位极大的下降了。
1、元朝末年,蒙元统治者无道。“治河”(黄河水患)和“变钞”(通货膨胀)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
2、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
3、1352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
4、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以亳州为都城。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
5、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今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朱元璋***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6、1360年,鄱阳湖水战中歼灭陈友谅的主力。
7、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
8、1363年,陈友谅败亡。
9、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初步建立***,史称“西吴” 。与占平江府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
10、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
明朝那些事最后一句话总结?
浩浩荡荡的大明史,以徐霞客的经历做结局,徐霞客为什么要费尽千辛万苦,没有利益和前途却依然一直游历不止?哪怕穷尽毕生的心血。他的话是:“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在当年明月看来,徐霞客留下的这个回答足以藐视所有的王侯将相,因此他将徐霞客的话总结为“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并将它作为《明朝那写事儿》最完美的结束语。
明史与明实录的区别?
明史与明实录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历史文献,其区别在于明史是一部编撰完成的史书,而明实录则是明朝时期官方编纂的实录文献。
明史主要是对明朝历史的总结和评价,包含了历代帝王的事迹、政绩、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史书。
而明实录则主要以官方文书、奏章、谕旨等正式文件为主,记录了各级官员的任职、晋升、罢免、会议等具体情况,是一份更加详实的实际工作记录。
因此,虽然这两种文献都对研究明代历史非常有价值,但其内容和形式不同,需要结合研究的具体目的选择使用。
明实录与明史的区别:
1明实录是当朝官方撰写的编年史书。明史是清朝入关后清皇帝下令修纂的纪传体史书。
2.明实录记录了明朝十五代皇帝,保存有大量的章奏、批件等原始资料。
明清时代的特征有哪些?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高度发展并开始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的社会历史特征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发展。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利用军事机构和特务组织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控制,利用户口土地登记制度和基层组织机构加强对基层民众的控制。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奏折制度的施行,使皇帝得以乾纲独断,内阁沦为办理一般庶务的事务性机构。专制集权进一步加强。
第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明清时期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民族交往、民族冲突,民族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过一系列反对国家分裂、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形成了疆域辽阔、空前统一的局面,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
第三,经济有了较***展,部分地区开始了早期工业化的进程。明清时期耕地面积空前增加,棉花等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农产品的商品化率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手工业分工细密化,规模扩大,商品化家庭手工业迅猛发展。新兴工商业市镇在一些地区大量涌现,全国性市场逐步形成。同时,随着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的赋役变革以及匠作制度的变化,超经济的人身依附关系不断松弛,自由雇佣关系在江南的一些地区已经出现。江南的早期工业化蓬勃发展。
第四,中西文化在撞击中交流。明代中期以后一批传教士随着西方殖民者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大大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加强了中西文化交流。但由于双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以及罗马教皇的专横,清廷在文化交流方面渐趋于保守,使中国丧失了在交流中实现进步的机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自我总结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自我总结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