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与皇帝关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与皇帝关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古代皇帝有几个姓朱的?
历史上有23位姓朱的皇帝明朝16位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永乐帝朱棣、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明英宗正统帝朱祁镇、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明孝宗弘治帝朱祐樘、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 后梁7位
大明朝几百年的历史,有哪些皇帝?
明朝(1368-1644年)共传十二世,历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十六位皇帝分别是: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租)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明朝历史上经历的十六位皇帝,按功绩和成就排前三位的是哪些?排后三位的是哪些?
明朝十六位皇帝,那真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英明神武之辈,却也有平庸甚至荒诞之徒。要选出其中功绩最优和最差者各三人,其实并不难,因为前二和倒二都很明确了,只需再分别选出一个即可。
在明朝十六帝中,功绩和成就最大的两位自然非太祖和成组莫属了,太祖有开国之功,这是莫大的功绩;而成祖则有再造之功,更是开创了一大盛世,这是明朝其他皇帝所望尘莫及的成就。除了这两位皇帝以外,明朝功绩和成就最大的皇帝应当首推宣宗朱瞻基,朱瞻基不仅自身文化修养好,精通诗词书画,更是与其父明仁宗共同开创了“仁宣盛世”。因为明仁宗在位时间不足一年,所以“仁宣盛世”主要还是宣宗的功劳。
至于功绩和成就最差的两位皇帝应该是建文帝和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就不用多说了,在位仅一个月,自然不会有什么功绩和成就了;建文帝在位也仅有短暂的四年,而且大多数时间处于“靖难之役”时期,所以也没有什么功绩,相反还“亡国”了。除此二人,功绩和成就最差的可能就是明熹宗朱由校了,朱由校年轻没魄力没主见,他可能是想用魏党制衡东林党人,所以百般纵容魏党胡作非为,结果又不能很好的掌控局势,导致国势每况愈下。
其实,既然题目说的是“按功绩和成就”来排,那么有部分作者把嘉靖和万历都排在倒数前三的位置上,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作为明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嘉靖和万历,虽然统治后期昏庸,但即位之初也做出了不少的功绩的。因此,不能因为晚年的过失,就抹杀了他们的功绩和成就。
比如嘉靖皇帝,虽然统治后期,由于过度沉迷道术,荒废朝政,致使权奸严嵩当权,祸乱朝纲。朝政的昏暗最终导致庚戍之变和东南倭乱的爆发,让明朝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
但嘉靖即位之初也颇有明君之风范,他集异纳谏,勤于政务,并且积极推行新政。一方面,重用张璁、夏言等能臣,打击权臣和封建地主贵族势力,重振朝纲;另一方面,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并鼓励耕织,恢复社会生产。在嘉靖的努力下,明朝的气象焕然一新,史称“嘉靖中兴”。
至于万历皇帝,就更不至于位列倒数了。万历即位之初,在名臣张居正的***下,开展著名的张居正改革,创造了明朝最后的一段治世。
万历初期,在政治上推行“一条鞭法”和“考成法”,整顿内政,推动生产,使得国库充盈,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而在军事上,万历又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晚明名将,改革军事,镇守北境。因此,后世也称这段时期为“万历中兴”。
万历中兴时期,最伟大的成就,就当属万历三大征的胜利。这几次规模庞大,意义深远的战争之胜利,不仅重振了大明帝国的雄风,巩固了明朝的领土完整,还有效的维护了东亚地区的和平。
尽管,历史界也有“明亡于万历,始于嘉靖”这一说法。但因为晚年的过失,就全然否定了嘉靖和万历两位皇帝一生的功绩和成就,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因此,若论功绩,最低的三位明朝君主,不应该是他们两位,而应该是最后的泰昌、天启和崇祯三位皇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与皇帝关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与皇帝关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