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唐朝历史故事,甘露之变唐朝历史故事有哪些

kodinid 2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甘露之变唐朝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甘露之变唐朝历史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甘露事变内容概括?
  2. 甘露事变的真相?
  3. 甘露之变要诛杀的头领是谁?
  4. 如何评价甘露之变?

甘露事变内容概括

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不可抑制。

甘露之变唐朝历史故事,甘露之变唐朝历史故事有哪些-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另一宦官王守澄立文宗为帝。

文宗向来不满宦官专权大臣李训、郑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便与文宗密谋诛灭宦官。李、郑二人是因为王守澄的引荐而得以进入朝廷任高职,文宗认为与二人谋事不易引起宦官们的警觉。

甘露事变的真相?

甘露之变是公元835年因皇帝不甘受宦官控制,而和外臣发动的一次诛杀宦官的历史事件

甘露之变唐朝历史故事,甘露之变唐朝历史故事有哪些-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它以朝廷重要官员被杀死,其家人也遭灭门而结束,之后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军政大权,甚至掌握着君主的废立、生杀。

直到朱温大杀宦官后,唐朝的宦官势力才消失,然而唐朝不久亦为朱温所篡而灭亡

甘露之变要诛杀的头领是谁?

仇士良。

甘露之变唐朝历史故事,甘露之变唐朝历史故事有哪些-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27岁的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以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如何评价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作为唐朝后期的事件可以说在当时成功的几率本身就很渺茫。到了唐末,宦官专权早已不是一个新生的食物,而是宦官作为一个群体其势力早已可以权倾朝野,在宦官势力面前皇权已基本形同虚设,更多的是表面功夫。

唐文宗选择和李训还有郑注合作策划本身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起初李训和郑注合作的非常好,并且利用宦官内部的矛盾已经除掉了几个大宦官。而随之李训急着争诛宦官之功,就指使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奏称左金吾大厅后面石榴树降有甘露,想引诱宦官到那里,围而杀之。但是被宦官仇士良识破了这个***,不仅劫走了唐文宗,而且派神策军诛杀了李训、韩约、郑注等大臣,这就是“甘露之变”的大概过程。

李训集团是“甘露之变”的主要策划者,而李训作为其中的核心力量,手下的主要成员多来自于地主阶层,对于建功立业有非常大的热情,所以也就促成了“甘露之变”的契机。而我们说,在唐末地主阶层政治地位有限,所以李训任宰相后带领这一批人最大的目标就是取得功名,尽管在李训发达之路上也依靠过宦官的帮助,毕竟地主阶层想要挤进中央绝非易事,但是李训政治观点还是反对宦官的。而且李训集团排挤朝中大臣的行为也导致了可以拉拢势力的削弱。

综上,“甘露之变”可以说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但是突然的发生以及迅速落败也是偶然。尤其是对于唐王朝来说,至此已经积重难返,所以“甘露之变”可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未能起到挽救唐王朝继续衰落的命运。

对于曹髦讨伐司马昭事败被害之事,历代人士有不同的评价。晋朝史学家陈寿认为曹髦:“轻躁忿肆,自蹈大祸。”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在谋诛尔朱荣时曾说:“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评价说:“高贵乡公名决有余,而深沈不足。其雄才大略,经纬远图,求之数君,并无取焉。”金元之际学者李冶认为曹髦事败都是王沈、王业告密所致,评价说:“当髦之图昭之际,使沈、业如经之不言,则髦必当得志,昭必先诛,魏祚必不倾,司马氏亦无自而王也。”怒斥卖主求荣的王沈、王业,同时赞扬坚守臣节、义不卖主的王经说:“成败之机,在于呼吸,而沈、业二鼠子背国佐贼,贼因得以肆其毒焉。反覆变诈若沈、业者,真二国之贼也!沈、业以泄谋为奸贼,则王经之不泄,信为有魏之忠臣矣。昭是以恨经而杀之,则是贼杀魏之忠臣也,夫忠臣之死于贼,则死于王事者也。于斯时也,魏之国如缀旒,魏之主如委裘,诚不暇于甄录已死之人也,然其秉董狐之笔者,可不特为一传,以劝后世人乎?或谓经之行迹不多见,自不足以立传,曰:‘君子之为己为人为天下,必待世闲之可称美者,载诸一身而无孑遗,然后为得哉,虽圣人亦不能尔,而谓君子者能之耶,观专车之骨,则防风氏之长为可知。’魏史不为经传,过矣!虽然魏史不传王经,晋史为传沈等,而千载而下,终不能废经之美,而沈等之臭恶,借东海之波,亦莫得而濯之。”清朝学者李慈铭盛赞曹髦的英雄之行:“高贵乡公经术文章,咸有师法,留心政事,常以夏少康为念,真三代后不多见之令主。其决计讨司马昭,亦不失为英雄。后人见其败死,谓之寡谋轻举,为鲁昭公之续。不知楚庄王之讨斗椒,叔孙昭子之讨竖牛,卫献公之讨宁喜,汉桓帝之讨梁冀;即同时若吴景帝之讨孙琳,后世若宋文帝之讨徐傅谢晦,周武帝之讨宇文护,皆冒险奋发,卒底于成。事机之会,间不容发,勇决速断,固除乱之首务矣。后世人君,狃于鲁昭高贵之事,因循容忍,以酿大祸者,不知凡几,可胜慨哉!高贵自言政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耶,二语慷慨激烈,千载下读之犹有生气。”并认为曹髦“见酷逆臣”,是“古今所共痛。”民国学者卢弼评价说:“高贵乡公博学好问,祯祥自叙,文***斐然,才同陈思,当时已有定评,设得贤宰辅,诚有为之君。乃受制权奸,深忌其才,英年惨死,可为浩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甘露之变唐朝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甘露之变唐朝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宦官 甘露 唐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