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高中历史特点,唐代高中历史知识

kodinid 4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高中历史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高中历史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 唐朝有着怎样的精神?
  3. 日本人为什么要向唐朝学习?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

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唐朝高中历史特点,唐代高中历史知识-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扩展资料

唐朝自建国共历21帝,统治289年,其间,武则天在690年以周代唐,15年后恢复唐朝国号。初期通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创了万邦来朝的盛况。安史之乱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国力渐衰。最后因黄巢起义影响其根基而灭亡。其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艺术开放多元化发展,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此后海外华人多自称“唐人”。

唐朝高中历史特点,唐代高中历史知识-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有着怎样的精神?

尚武精神,无论是建立王朝与开拓边疆,皆崇尚武力。重视士人的作用,秦王手下有十八学士,开弘文馆。帝王制下的民主精神,纳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以史为镜。重视士族乡绅在基层的作用,稳定农业。开放开明,对于四夷,恩威并重,武力为后盾,德化怀柔为旨归,四海归心。重视文化的建树,影响边区。文化的交融,佛学,胡人艺术,皆能海纳。民族融合,胡汉互婚。更多还得重温唐时历史。

唐朝的精神,众多专家学者客观公正的评价很多很好,无法超越。千百年来,唐朝精神对全球华人影响深远,无法否定。这是事实,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简言之,唐朝精神就是大度、大器、开发、包容、自由、浪漫,少了限制,多了空间,少了传统,多了交融等等,从而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全面发展。有些地方似乎与今日深度改革开放相通,令人信心大增,期望满满。

唐朝从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一共二百八十九年。

唐朝高中历史特点,唐代高中历史知识-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前期,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唐玄宗隆基早年,都是盛唐时期。

后来,唐玄宗执政后期骄奢淫逸,唐朝也走向了衰亡。

总的来说,唐朝的文化特点是:开放、多元、包容、昌盛、自由的。

唐朝重视道家,李世民更是认定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是他的祖先。

虽然重视道家,但也没有贬低儒家、佛家。

不仅如此,连西域的其他宗教也传入唐朝。

日本人为什么要向唐朝学习

大唐离日本非常近,是距离日本最近的大陆,当时的航海水平,日本下南洋都很困难,去学习欧美更无可能,哦,对了,当时欧洲落后,还没有美国

更核心的原因,***太强大了,当时的世界经济文化中心,日本不学***才奇怪呢。***的“大”深深的印在日本人血液里,以至于若干年后,弹丸小国非要自称“大日本帝国”,时隔一千多年仍然不能忘却“大”。

不过日本是个好学生,学的彻底,现在的日本传统文化太像***了。

日本的文明特质与中国大陆类型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大陆文明类型,一般我们称之为封闭的东亚大陆农耕文明,日本文明则更多的是一个海洋性发散文明。日本自有统一的大和朝廷以后,跟中国交往史约有1400年。 公元600年,日本推古***时代,向隋朝派出了第一波遣隋使。而后,又在607年、608年、614年三次派来遣隋使。 公元607年和608年日本两次使节为小野妹子。隋也曾派使臣裴世清赴日。当时日本主政的圣德太子,派人来隋的意图学佛法,同时学习隋文化。但是日本使者给隋炀帝的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称日本君主为“日出处天子”,称隋朝皇帝为“日没处天子”。隋炀帝看到后老大不高兴,对鸿胪卿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然后,60年后,一场战争彻底改变了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公元663年,唐朝、新罗联军与日本、百济联军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发生了一次水战。 这场战役的结果是日本完败,唐朝则确立了在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亚的霸主地位。 之后,日本人就真正意识到了与唐朝的差距,然后遣唐使一波波来了,学文化,学佛法,学典章制度,学城市规划。当时日本的奈良,几乎完全就是个复刻缩微版的唐长安城。整个奈良时代,从书法诗词、城市、典章制度全是学的唐朝,所以日本的奈良时代也称之为“唐风时代”,这个是全方位的学习。遣唐使之后,在宋代,日本还是源源不断的有僧侣、学者、官员来中国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高中历史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高中历史特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唐朝 日本 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