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有无和亲制度,明朝历史有无和亲制度呢

kodinid 1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有无和亲制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有无和亲制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对外从不和亲吗?这种“不和亲”的政策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
  2. 明朝为何没有和亲,是否与皇帝被“绑架”有关呢?

明朝对外从不和亲吗?这种“不和亲”的政策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

是的,至少在记载中明朝对外确实是从不和亲。外国公主可以嫁到明朝来,但是明朝却从来没有将本国的公主外嫁,甚至连宫女都没有。而且历史不是呈直线发展的,历史发展的过程是曲折前进的。单单是一个“和亲”并不能代表这个政策的好坏,但是却可以从侧面反应出明朝铮铮的铁骨

(明朝军队

明朝历史有无和亲制度,明朝历史有无和亲制度呢-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这个不和亲的政策来源于明成祖朱棣留下的祖训,朱棣在第二次北伐蒙古之后在回京城的路上说:“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明朝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

并且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政权,朱明王朝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自然会在以往王朝覆灭的过程中吸取经验。在明朝眼中,最近的宋朝便是因为不断地赔款不仅丧失了作为中原王朝的尊严,还逐渐失去了抗争的勇气以及物资基础,这才导致了宋朝的覆灭。唐朝的和亲将文成公主远嫁到西藏,原以为可以安抚吐蕃,化解长久以来的矛盾争端。

(文成公主进藏)
但是却提高了吐蕃的科技文化水平,间接地提升了自己敌人的实力,为唐朝晚期京城被吐蕃人攻破埋下了祸根。所以,明朝选择既不赔款,也不和亲,死也要死得光荣。

明朝历史有无和亲制度,明朝历史有无和亲制度呢-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土木堡之变)

明朝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军队精锐尽失,皇帝被俘,整个大明王朝貌似气数已尽。如果换成宋朝面临这样的局面,可能又得开始举国南迁。但是明朝没有。明朝重新登基了一位皇帝,并且大臣于谦以及一派忠臣良将誓死不从、铁骨铮铮,硬是和瓦剌死磕到底,保存了明王朝的统治

主观原因:宋明理学的兴起,其“男女授受不亲、生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自我守护节操的思想,从上到下贯彻执行,历代君主都没有改祖制的现象,真正做到“有始有终”

明朝历史有无和亲制度,明朝历史有无和亲制度呢-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客观原因:由于蒙古帝国打造的安全环境,使得明朝时期只有一个强敌是“北元”(游牧***),和亲失去了政治意义或象征意义,外交政策就只能贯彻“一边倒”之策(军事

现实原因:明朝前期的火器实力占据明显优势,能够打击或抵消游牧民族骑兵优势。土木堡***之后,受到之前的气节影响或道德***,明朝朝野上下均视和亲为耻辱。越是形势紧迫,明朝反而越是不和亲,坚决抵抗

其实,明朝的“不和亲”政策没有什么进步与倒退之说,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说。

提起和亲,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汉唐时期的和亲了。但实际上我国历代都有和亲之策,这是古代国与国之间的常用外交政策,魏晋南北朝时期、金国清朝时期都有和亲的记录,甚至少数民族势力之间也有和亲的记录。只不过各自和亲目的,目标和意义各有不同而已。

和亲实际上就是最高等级的政治联姻,从性质上来看,可大致分为四类:一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势力之间的和亲,比如汉朝匈奴的和亲,唐朝与突厥、吐蕃、回鹘等势力的和亲。

二是少数民族***之间的联姻,比如西汉时期,匈奴与乌孙、车师之间的和亲;魏晋南北朝时期,拓跋部与铁弗部、前燕之间的和亲。

三是则是地方***之间的联姻。比如前秦与西秦、北魏与后秦、北魏与北凉之间的和亲。

四是则是地方***与少数民族势力之间的联姻,比如北周与突厥的和亲。

而如果从动机来看,则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当中原王朝实力薄弱时,为了争取发展时间,而不得不向少数民族示弱的和亲行动,如西汉初年与匈奴的和亲;二是当中原王朝势强力大时,少数民族为寻求中原王朝的支持和庇护,主动向中原王朝请婚的和亲,如盛唐时期与西突厥、吐蕃的多次请婚。

明朝为何没有和亲,是否与皇帝被“***”有关呢?

以下仅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首先,我觉得明朝是一个强大国家,我尤其敬佩朱棣这位帝王。看看中国历史,和亲,大多数不就是为了少打仗,通过和亲来搞定关系吗。但是明朝他没有这样做。或许,在她的字典里还没有靠和亲来换的安宁的这个意识。你敢犯事,我就敢弄你。当年抗倭,打的难舍难分。说真的日本那些什么武士道什么的的确也不好打。最后。明朝是签了什么条约还是给送什么东西了。什么都没有。日本鬼子乖乖回去。明朝要让他知道,你活蹦乱跳的来,缺胳少腿等我回去。这是你犯事的代价。这是给敌人最好的警告。和亲,不存在的。仅供参考。个人感受。

明朝确实没有公主和亲的记载,但是明朝也没有在《皇明祖训》中规定不准和亲。前面的答主已经从明朝的个性和立国理念阐述了这个问题,我来补充几点明朝与和亲有关的记载。

洪武年间,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太祖曾两次意图与高丽、朝鲜商量“做亲”,太祖甚至对朝鲜太祖表示“我实要做亲。我的子孙厮儿多,女儿小,恁那里才八岁,到十六岁便是成丁。恁那里实事小,虚事多。是实呵,我和你做亲。恁只要至诚,不要生事。钦此。”

太祖有意待朝鲜王子成丁后,许嫁公主,但最终没有成行。

上图朝鲜太祖李成桂

永乐时,朝鲜太宗还拒绝诸臣求明国公主为世子妃的请求,火速为世子娶妃,害怕明朝如元朝一般,通过王后控制朝政,从此结亲之事再无提起。

(以上来自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上图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的也先

明代历史上有两次战争和和亲有关。

一是英宗时,也先曾向明廷请婚:“吾有子,请婚南朝公主。”结果被通事欺骗,绐之曰:“吾为若奏皇帝,皇帝许尔。” 也先大喜,夸诸酋曰:“我且进聘礼矣。”继而事泄导致瓦剌大袭。(明,郑晓《今言》)
上图丰臣秀吉塑像

另有万历援朝第一次休战期间,明日谈判,日酋丰臣秀吉提出的和平条件之一就是迎明帝公主为日本天[_a***_],明方谈判沈惟敬又是擅自答应,最终败露进而诱发第二次援朝战争。(《明史.外国一.朝鲜》)

在网络上对大明有如此描述:“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以此表达明朝气节。虽然被证实,这是后世独撰,但是明朝无和亲,的确是事实。没有任何史料、资料记载,明朝有公主和亲的记录。那么,为什么明朝没有和亲的行为呢?

第一,明朝起家的原因。朱元璋起兵反元,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所以明朝的最大和最直接的敌人就是蒙古和后来分裂成的瓦剌和鞑靼。在明朝前期,朱元璋于***儿海之战实际灭亡元朝,而永乐帝五征草原,将蒙古打的落花流水,既无和亲可能,更无和亲必要。

待明朝土木堡之变后,明朝面对蒙古,由战略攻势,变为战略守势。又经历了皇帝被俘虏的羞辱历史,与蒙古的仇恨更加深刻。因此,明朝更不可能与蒙古和亲。

第二,经历汉朝、唐朝等和亲的行为后,明朝上下普遍认为和亲是羞耻的行为。因此,朝廷上下都不赞成这种行为,认为这有有辱国体。自然也就没有和亲的事儿了。

第三,闭关锁国的原因。明朝自郑和七下西洋后,政策就逐渐偏向于闭关锁国,除了面对草原的敌人,几乎无任何扩张和开拓疆土的意愿。

而汉朝无论是昭君出塞,还是公主远嫁乌孙,乃至唐朝的文成公主进藏,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含羞忍辱,更重要的是为了笼络周边游牧民族,达到扩张的需要。而明朝完全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没有任何疆土扩张的意愿,自然也就没有和亲的可能。

因为明朝不需要和亲,明朝完全可以击败他们和亲最早应该是从刘邦开始,刘邦白登之围之后,***用了和亲的方法换取和平,这其实是向异族示弱的方式,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方法汉武帝一强盛他就开始攻击匈奴。一弱小的时候又会开始和亲,之后最著名的和亲就是王昭君。

明朝为什么不需要和亲呢?明朝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天子守国门,朱元璋当时派了他的四儿子朱棣镇守北京就是为了抵抗异族。这明显是不想***用妥协的方式。朱棣取得皇位之后,因为北京是他的老巢,所以他就顺势的就在北京定都,也就有了天子守国门一说。所以从外交上面就定了必须***取强势,和亲对他们来说是耻辱。

这种思路一直延续到崇祯,崇祯就对李自成是拒不招降,拒不妥协,俗话说过刚易折,虽然强硬挺解气,但是代价很大。这是他的政策方面的原因。

马镫的发明使得从东汉之后到宋朝我们一直受异族的侵袭,异族能够很轻松的占领土地,但是当时的王朝却毫无能力反击。因为当时是骑兵天下,但是到明朝的时候火器开始大规模的应用。这一下子就扭转了骑兵天下,战马唯一的利器的局面,所以才有了历史上从南方北伐的第一次成功。既然能打得过就更加不需要和亲这一个方法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有无和亲制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有无和亲制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和亲 明朝 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