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东林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东林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林党的崛起和灭亡?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直到明朝灭亡,共经历近40年时间。早期以顾宪成为首,中期以叶向高、杨涟为首,末期以钱谦益为首。最核心、最关键的人物,是不起眼的汪文言。
第一,东林党的崛起。东林党,其名字最早来源于“东林书院”,早在东林书院建立之前, 顾宪成等一大批的文臣,就在立储、 言论、减税和京察等问题上崭露头角,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政治资本和声望,逐步在朝廷中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随着顾宪成等人被罢官归乡, 他们开始在乡野民间进行讲学和授课 ,创办的东林书院就好比现在的民办学校,渐开了明末的东林风气,并最终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
第二,东林党的全盛。万历中期,虽然东林党已经实现了崛起,但还没到独揽朝政的程度。因为,尽管朝中东林党势大,但还有“齐党”、“楚党”和“浙党”的存在,可以起到制约的作用。直到汪文言的出现,一个小人物来到了京城这个权力的中心,开始攀附混得最好的一股势力东林党,一举扳倒其他各党,让东林一家独大,在朝堂上形成了“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两大派系 , 相互之间势同水火。
第三,东林党的消亡。一家独大,造成了东林党到处树敌,其他各党只能附庸阉党。天启帝时期,宦官魏忠贤专政,形成明代势力最大的阉党集团,齐楚浙诸党争相依附之,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天启四年东林党人杨涟因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捕,与左光斗、黄尊素、周顺昌等人同被***。魏忠贤又使人编《三朝要典》,借红丸案、梃击案、移宫案三案为题,毁东林书院,打击东林党。东林著名人士魏大中、顾大章、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斯等先后被迫害致死。东林党骨干,丧失殆尽。
到了崇祯上台,阉党灭亡之后,东林党虽又复起,但以钱谦益为首的一帮粉墨文人,已经不再有东林党的风骨了。明亡,实亡于党争,故崇祯皇帝临死前哀叹“诸臣误我”。
明末党争中,东林党的主要对立面是齐楚浙党。东林党人提出反对矿监税使掠夺、减轻赋役负担、发展东南地区经济等主张。
他们还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等针砭时政的意见,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支持,东林党是明朝后期出现的以中下级官员、中下地主及知识分子为主的反对王公贵戚、权臣宦官的政治集团。他们企图以儒家正统思想挽救国家,但在强大的统治集团剿杀下,遭到重大打击。
直到崇祯即位处死魏忠贤才有所抬头。后来,东林党的残余势力一直与权臣斗争,一直持续到南明的灭亡,前后达40多年。
东林党思想从什么时候开始?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直到明朝灭亡,共经历近40年时间。
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东林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东林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