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对外征战历史,唐朝的对外征战历史背景

kodinid 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对外征战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唐朝的对外征战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代边塞诗的发展历史?

唐代边塞诗发展历史?

初唐时期边塞诗集中在陈子昂和初唐四杰等几位有名的诗人诗作上,他们普遍投身塞外,投笔从戎以立功封侯是他们重要的心态,所以,初唐大量的边塞诗皆出自他们的手,经过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等诗人对诗风的扭转和改革,边塞诗到了盛唐更加繁荣。他们大都出自社会的中下层,对当时宫廷诗风是非常不满。而后陈子昂真正看清了齐梁诗风留下的弊端,旗帜鲜明地要求变革,强调诗歌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而边塞诗题材成为他这种诗歌追求的最先选择。

到了盛唐,边塞诗形成一种客观上的诗歌流派。盛唐边塞诗,无论在哲学上与审美上,还是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为“盛唐气象”这一特殊的文化景观的出现,撑起了一片江山。盛唐开始出现以边功授勋的制度,所以盛唐的边塞诗数量很多。同时,唐代的新边疆主义政策对唐代诗人的影响也非同一般,造就了盛唐人热衷边塞诗。因为种种国家政策的影响,在当时广袤的边塞接连上演的轰轰烈烈的战事,为广大诗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极好舞台和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

唐朝的对外征战历史,唐朝的对外征战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唐时期的作家人数与文学创作规模,就整体而论,是超过盛唐的。所以中唐的边塞诗十分可观:它不仅在数量上堪与盛唐相伯仲,便是在质量上亦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中唐边塞诗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是相当真实地记下了吐蕃入侵、陕西失守、边疆转入退却防御等重大历史变乱。陇右、河西的失守,对边疆的影响甚大。它与安史之乱一个从外部,一个从内部极大地损伤了大唐帝国的“元气”,也是唐朝社会由盛转衰的重大标志之一。

晚唐边境战争频繁,众多诗人喜欢前往边疆游历,面对边境战争中唐王朝胜少败多的局面,他们给予了高度关注,留下了大量边塞题材的诗作。其主题主要是忧愤深广地批判和揭露。 这并非晚唐诗人新创的边塞诗题材,对朝廷赏罚不明的不满、对将帅邀功嗜战不恤士卒的揭露和对辛勤戍边的战士的同情一直是边塞诗创作中的重要主题。

诗歌发展到了唐代,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题材的拓展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极致,一个高峰。其中边塞诗成了盛唐诗歌的重要题材,特别是自玄宗开元元年(713)至代宗大历五年 (770)这一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更是以充沛的感情,刚健的笔触,描写了寥廓壮丽的边塞风光,豪迈慷慨的军旅生活以及幽怨悲凉的征夫之恨、思妇之痛,题材多样,意境雄浑。

唐朝的对外征战历史,唐朝的对外征战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边塞诗在唐代得到空前繁荣呢?它既有唐代社会经济政治进步的原因,又有诗歌内在发展的必然。概言之,唐代边塞诗,特别是盛唐边塞诗的繁荣是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与古典诗歌高度发展成熟的历史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唐朝的边塞诗,滥觞于隋朝,形成于唐朝。

初唐时期,边塞地区并不稳定,边境战争还相当频繁。不少文人屡遭则迁,远戍边塞,此时的边塞诗大多苍凉阴郁,体现唐初征战定边的艰苦。其代表诗人有卢昭陵,杨炯,代表作有《陇头水》《从军行》。

唐朝的对外征战历史,唐朝的对外征战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来,随着唐朝的统一和强盛,又打开了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门。为了守卫边疆,保护交通安全,朝廷便加强了边赛各城的守备,许多文人学士投笔从戎,立功边塞。转变了过去对边塞的看法,并感到边塞风光的新奇可爱。这一感情的变化,把边塞诗的创作大大的推进了一步。在内容和主题的开拓上,也更加深入和广泛,打破了原来那种呈献、赠答、仿制固体的诗律形式,创造出了内容鲜明,题材多样的边塞诗章,出现了创作繁荣的新局面,成为边塞史上的黄金时代,代表诗人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代表作《燕歌行》《白雪歌》《古从军行》《出塞》。

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及晚唐时期的边塞诗与盛唐时期相比,截然两样,增加了悲凉苍劲、感伤沉郁的调子,代表诗人李益,卢纶,代表作品《塞下曲》《送李端》。

晚唐时阶级矛盾激化,藩镇割据严重,这一时期的边塞诗描述的多是人民的灾难和痛苦,诗的格调低沉哀婉,多是生离死别的惨痛之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的对外征战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的对外征战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边塞诗 盛唐 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