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兔死狗烹的历史典故,兔死狗烹出自哪个朝代

kodinid 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兔死狗烹的历史典故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兔死狗烹的历史典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狗烹的原文?
  2. 鸟尽弓藏的成语故事?

狗烹的原文?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原文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明朝兔死狗烹的历史典故,兔死狗烹出自哪个朝代-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原文故事如是: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又《淮阴侯列传》:“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翻译:范蠡逃走时写了一封信给越王国的宰相文仲,信上说:“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勾践颈项特别长而嘴象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你最好尽快离开他。”文仲看完信后大大地不以为然,不相信世上会有这种冷血动物,但他不久就相信了,但已经迟了。勾践亲自送一把剑(吴王国宰相伍子胥***的那把剑)给文仲,质问他说:“你有七个灭人国家的方法,我只用了三个就把吴王国灭掉,还剩下四个方法,你预备用来对会谁?”文仲除了***外别无选择。

明朝兔死狗烹的历史典故,兔死狗烹出自哪个朝代-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早出自《史记·越世家》,范蠡即行逃走,临逃走时写了一封信给越王国的宰相文种,信上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兔死狗烹,指狡猾的兔子死了,猎狗就没用了,也泛指人在用完一个人后立刻抛弃他。

鸟尽弓藏的成语故事

鸟尽弓藏是说鸟打完了把弓藏起来。比喻事情成功后过河拆桥,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出自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明朝兔死狗烹的历史典故,兔死狗烹出自哪个朝代-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典故来源: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经过十年的忍辱负重和励精图治,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让文仲自刎,文种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范蠡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他为勾践策划一切,指挥军事,灭了吴国,称霸中原。他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与处安”,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他功成身退,弃官经商,到了陶地改名换姓,叫做陶朱公,得以善终。而另一个谋臣未听他的劝诫,最后死在了勾践手里。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的范蠡给文种写过一封信,指出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意思就是说,兔子死了没有了,猎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被煮着吃了。天上的鸟儿没有了,射箭的弓,也就藏起来了。就是告诉他,你失去了利用价值,勾践还留着你干什么呢!但文种没听范蠡的话,最后死在了勾践手里。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这是古人经常对后人的忠告,感叹世态炎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兔死狗烹的历史典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兔死狗烹的历史典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勾践 范蠡 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