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修道皇帝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修道皇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的明朝的嘉靖皇帝是怎么修道的?
嘉靖帝迷信丹药方术,他派人到处***集灵芝,并经常吞服道士们炼制的丹药。为满足自己修道,嘉靖帝数次遴选民女入宫,每次数百名。嘉靖帝二十一年(1542年),嘉靖帝命宫女们清晨***集甘露兑服参汁以期延年,致使上百名宫女病倒。宫女们忍无可忍,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差点将嘉靖帝勒死,这就是历史上罕见的宫女弑君的“壬寅宫变”。特别是经“壬寅宫变”幸得未死,从此移居西苑,设醺炼丹,迷信道士邪说,养生修道,二十余年不回大内,法纪逐渐松弛。另在宫内外兴建大量宫殿庙宇,加重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家财政危机愈益深重。 嘉靖帝任用道士,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让道士烧掉, 企图让神仙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一个叫蓝道行的道士,平生最恨奸臣严嵩,借助这个机会向嘉靖帝传达了“奸臣如严嵩,忠臣如徐阶”的字样,最终使权臣严嵩***,而严嵩之前是嘉靖帝最喜欢的臣子,蓝道行也借助这一事件得以登上《明史》。
谁能评价一下明朝嘉靖皇帝?
嘉靖白天是在潜心修道,晚上他在改奏章,这是他能控制群臣的关键。他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控制群臣的机会。自古以来做皇帝的是有蠢人,但明代没有蠢皇帝,嘉靖修道是为了多活两年,因为他掌握了做皇帝的规律,没有人能动摇他,这是修道的根本。
王家范:“嘉靖帝相信方术到入迷的地步,以至走火入魔。” “嘉靖修斋孤居而不忘独断朝纲,与其说是“无为”,不如说深得法家之刻薄阴狠,将帝制的专横发挥到了极致。”
毛佩琦:“实际上在我们看来,明世宗嘉靖皇帝在整个明朝17个皇帝中,他是应该有作为的皇帝,他上朝不久就发动了一个大礼仪。用现在的话可以说是政治运动吧,这个大礼仪把朝廷上下的官员全部牵扯进去了。”
陈宝国:“这个皇帝很有意思,他***龙袍,不上朝,但朝中所有的事情都知道,还牢牢把握着军权和兵权;我在戏里几乎没坐过龙椅,跟《汉武大帝》太不一样了,这个皇帝很另类。
当年明月:他是明代有史以来最为聪明的皇帝,在明代的十几位皇帝中间,如果要按智商水平排序,他至少在第三名,他的聪明,丝毫不比朱元璋差,而且非常狡猾,也善于控制大局。
明朝嘉靖皇帝,聪明过人只沉迷于修道,为何被人评价为权术表演家?
明朝的几个皇帝,其实拳术都相当厉害,想想,中国历代皇帝不理朝政,就被权臣把持。最后威胁到皇位的比比皆是,但是,明朝从嘉靖到万历,却是一个非常太平的时期。其实这几个皇帝都没有丝毫离开朝政,恰恰是清朝为了黑明朝而写成历史
明朝皇帝哪个最没用,却又稳坐江山?
这个皇帝就是年号“万历”明神宗朱翊钧,根据《明史》记载:“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滋蔓。在廷正类无深思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明神宗朱翊钧得到这样的评价,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在某种意义上,他很像唐朝时的一个皇帝,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前期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到了后期,都因为沉湎于酒色而荒废国事。明神宗朱翊钧前期在张居正等人的辅佐之下,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时候,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里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政治上实行“尊***,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这是对明代官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军事上,有著名的万历三大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在经济上,实行清丈田亩、一条鞭法以及矿监税使,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让国库更加地丰实。在外交方面,西学东渐的盛行,并且开始与当时的英帝国开始了交流。所有的这些成就都是在明神宗朱翊钧统治期间取得的。
不过,明神宗朱翊钧与大臣的关系并不好,即便是在张居正统领内阁期间,君臣之间的关系就一度非常地紧张,最终造成了张居正在死后被清算,其所创立的大好局面也毁于一旦。特别是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明神宗朱翊钧与大臣的意见不一致,导致明神宗朱翊钧此后的28年都不上朝,成为历史上最不靠谱的皇帝之一,不过在此期间,依然能够坐稳皇帝的宝座,实在是一个奇迹,要是在别的朝代,一个皇帝只要半年时间不上朝处理政事的话,那么就会天下大乱。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这样一个庞大帝国的运行呢?
首先是明朝的政治制度。明王朝实行的是内阁制度,很多人都觉得像君主立宪制,差别就在于明王朝的内阁制是在封建王朝的大前提之下,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是在资本主义的大前提下,这两种制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化了内阁的权力,弱化了皇权。大家可能会说朱元璋、朱棣时期的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我不否认,但是在明王朝中后期的皇帝当中,几乎就没有朱元璋、朱棣那样的政治强人,所以,国家的权力基本上都在内阁手里面。这一点跟当今的英帝国其实很像。所以,即便是皇帝不出来主政,整个国家照样能够运转如常。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其次是明朝的官职。在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实行了“尊***,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的官制,实现了中央***对于全国局势的全面把控,尊崇***、考核吏职、信守赏罚、统一号令,即使远在万里之外,早上下达政令而晚上就要执行。这样的执行力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很难做到的。明王朝正是有了这个强大的官吏机构,才加强了对于全国的统治。这样的制度在万历年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新经济形态的出现。在明王朝的中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大量出现,这个时期的明王朝,颠覆了 “士农工商”的传统观念,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收益更为丰厚的商业活动中去,读书不再是唯一的出路。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改变了国人的思想,也更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只要不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和战乱,国家就能够正常运转。
因此,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国家运转如常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集中表现,缺一不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修道皇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修道皇帝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