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 历史老师,明朝那些事儿谁讲得好

kodinid 2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那些历史老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那些事 历史老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那些事儿,有声读物,谁讲的比较贴近原著? 孙一还是,刘纪同?
  2. 当年明月,都有哪些作品?除《明朝的那些事儿》外?
  3. 求类似《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小说或正史?
  4. 《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对大明管家夏原吉没怎么介绍?

明朝那些事儿有声读物,谁讲的比较贴近原著? 孙一还是,刘纪同?

有声读物《明朝那些事儿》有好几人播讲。刘纪同的播讲网上大多数人比较喜欢他,可能他播讲的比较好,或是因为他播讲的比较早,前期只有他播讲过。孙一和刘纪同两个人播讲的应该都是按照原著播讲的。孙一版的可能更贴近评书类型,看个人喜欢吧。

当年明月,都有哪些作品?除《明朝的那些事儿》外?

至2018年11月,当年明月除《明朝那些事儿》之外没有别的作品。

明朝那些事 历史老师,明朝那些事儿谁讲得好-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年明月,2006心灵历史开创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长文《明朝那些事儿》首发于天涯论坛,后转战新浪博客。

至2018年11月,当年明月除《明朝那些事儿》之外没有别的作品。

当年明月,2006心灵历史开创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长文《明朝那些事儿》首发于天涯论坛,后转战新浪博客。

明朝那些事 历史老师,明朝那些事儿谁讲得好-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涯、新浪月点击率均月超百万,引起“明矾”骚乱,相关事件被媒体命名为“明月门”。中国文学家欧发伟指出,当年明月用自己的灵魂还原了历史,而人类在他的历史里还原了灵魂。

扩展资料

《明朝那些事儿》源自历史记载书籍《明史》。当年明月在反复研究《明史》等正史史料的基础上,探寻晚明三大著名疑案等历史真相并使用现代的方式阐述了明朝发生的事,它结合着一些档案、笔记野史、碑刻等,以各地发现的墓志而论对历史的空白进行填充。

明朝那些事 历史老师,明朝那些事儿谁讲得好-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网络和出版界,有关明朝历史的图书和话题接连不断:张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十年砍柴的《皇帝太监文臣:明朝政局的三角恋》;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明十七帝疑案》的毛佩琦也出版了《明朝顶级文臣》、《毛佩琦正说永乐大帝朱棣》等书籍。

甚至在2006年8月份举办的北京书展上,毛佩琦、当年明月、十年砍柴三位作家联手举办中国人需要重新认识明朝主题活动,详细解读明朝。

大量明史图书的出版,使2006年被人们称为“明”年,而进入2007年后,明史热继续持续,在这样的文化的背景下以明朝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和***剧颇受人们的青睐,因此《明朝那些事儿》走红于天涯网的一个小众论坛“煮酒论史”也并不奇怪。

求类似《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小说或正史?

如果这是宋史写的确实是正史,但文笔不如当年明月,不过在通俗说史的书里也算是不错的了。同样不错的还有一本唐史并不如烟,但文笔也不如当年明月。四楼的两本春秋只看过春秋那些事儿,还可以吧,文笔比前面提到的唐史并不如烟要好,另一本没看过,不过好像也是贾志刚写的,贾志刚还有一本《贾志刚说春秋》,与前面说的《春秋那些事儿》都还不错,想看详细一点就看贾志刚说春秋,稍简略点就看春秋那些事儿。汉朝就不清楚了,听说有本叫那时汉朝还不错,作者是月望东山,不过没看过,不妄作评论了。严重推荐的是一本叫《被遗忘的盛世》,写的也是明代,主要写当年明月没有详写,只着墨五千余字的弘治盛世,文笔比当年明月也不遑多让。

PS:看什么都行,就是别看袁腾飞的书,纯属胡编乱造,误人子弟,比如明史部分,二十几页就被我找出80多处错

《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对大明管家夏原吉没怎么介绍?

先看下史上对夏原吉的记载: 夏原吉(1367~1430年),字维喆,湖南省湘阴人,明初重臣。祖籍德兴,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后充***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明成祖后,相继辅佐仁宣之治,政绩卓越。明宣宗宣德五年卒,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

再分析作者对夏原吉的描述为什么不多,明朝那些事这本书,主线主要是围绕着明朝历代皇帝进行幽默的叙述,对其他臣子的描述主要聚焦在一线的重臣,二三线臣子本身缺乏贡献和话事亮点,所以对二线三线的臣子描述原本不多,我想夏原吉在作者眼里,属于二三线臣子,他的描述重点不在这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那些事 历史老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那些事 历史老师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那些 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