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避雷针历史,明朝有避雷针吗

kodinid 2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避雷针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避雷针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大火原因?
  2. 宝塔山背景资料?
  3. 古代人们如何防火?

明朝大火原因

明成祖时期的三大殿地面建筑全部由木材构成,容易起火。其实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被忽略了。这些建筑用的木头为了防止虫蛀和腐朽,一般要干燥后用桐油浸泡一段时间,和当时造船的工序一样,然后刷上大漆(这个是天然漆,有毒,但是刷在木制品上长期不受腐蚀。)。这些工序具有耐腐蚀抗虫蛀,使木制品的生命周期增长。但是这些木质结构宫殿群等于是油木一体,一点就着火,火借风势更难救火了。

15***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

明朝避雷针历史,明朝有避雷针吗-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万历二十五年(15***年)六月十九,归极门(熙和门)起火,火势蔓延,三殿,三宫全毁。

这是因为:其一,主要是木结构;其二,建筑高大易引发雷火;其三,没有避雷针的科学知识;其四,人为因素,不慎起火,延及大殿;其五,消防设备,不能配套。所以,一旦失火,延烧无遗。

宝塔山背景资料?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曾于 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明朝避雷针历史,明朝有避雷针吗-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 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 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

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 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

明朝避雷针历史,明朝有避雷针吗-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 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作为报警之用。

铁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 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全国解放后,市委、市***在恢复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口铁钟悬挂于原址,供游人参观。

古代人们如何防火?

1.打更人边走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周礼·天官》中记载,到了每年春秋两季,掌管宫内用火安全的宫正都要摇动木铎,提醒大家注意防火。

2.古代的中国人信奉神明,因此会在建筑物上放置厌胜之物(“厌”字此处念yā,通“压”,厌胜是指旧时汉族民间一种具有迷信色彩的避邪祈吉习俗),祈求神明保佑人们不受火灾的侵害,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紫禁城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紫禁城里的大殿就会发现,在每座大殿的屋脊两端都有一组对称的龙形装饰,在建筑学上称为“正吻”或“大吻”。这实际上是一种叫“蚩尾”的神兽,“水之精,能辟火灾”。

3.建筑中的分隔技术,所谓分隔,就是在可燃物之间做技术处理,涂上湿润的泥土,形成一个不可燃的保护层。春秋时期,为了应对军事进攻和火的侵袭,墨子首先总结了建筑防火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城门上涂泥防火、用麻布做水斗、皮革做水盘、城门楼上设储水器等一系列。

4.多样的储水工具。储水是救火的关键,为此人们设计出了很多储水工具。从商代起宫廷里就开始设置水缸。明朝时,在宫廷里铸造金属大水缸,每口水缸高1米,重1500多千克,缸内可存水1000多升。到了清朝,宫里的大水缸增加到300多口,每天安排太监往缸里挑水,冬天为了防冻,还要给水缸带上棉套,并用炭火给水缸加温。目前故宫尚存有18口銮金水缸。由于此缸的主要功能是防火,因此,被称为“太平缸”。

5.城市消防体系逐渐形成,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烧陶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中,已经把烧陶区和生活区分开,其中有一个考虑就是防止引发火灾。

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职能逐渐完善,防火和救火不再是从单体建筑出发,而是转向城市消防规划。宋代,很多城市里都设置了望火楼,楼顶有两人值班,发现城中有火情就及时报告,以便官府组织救火。望火楼,就是中国最早的消防站。

望火楼是宋代城市建设中一个很有意义的创造。它不仅是一个发现火警的设施,在更大意义上是一个有效扑救火灾的设施。望火楼下驻有大批随时可以出动的官兵,而且这支队伍是专门用来扑救火灾的,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职消防队。同时,望火楼还备有多种救火器具,不仅改变了救火器具仅限于平时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避雷针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避雷针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望火楼 宝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