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保卫战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保卫战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京师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或称京师保卫战、明京师保卫战、北京之战、明保卫京师之战,是指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攻打明朝首都北京,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开始的一场首都保卫战。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军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明英宗也被俘,土木之变使明王朝遇到严重的危机。危急之时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加强战备。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京城大官富户纷纷南逃,有的大臣也主张南迁。于谦、陈循、王直坚决反对,主张保卫京师为天下根本。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朱祁钰九月六日即帝位,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以为景泰元年。
也先挟明英宗要挟明廷之计不逞,遂于十月率大军进犯北京。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明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空房内。十三日,于谦、石亨率军与瓦剌军战于德胜门外,瓦剌军大败。随后又转战至西直门进攻明军,也被明军击退。瓦剌军不甘失败,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明军佯装失利,瓦剌军追到土城,被潜伏在民居内的明******阻击,死伤无数,不得推进。加上天寒地冻,京师***守军的奋力抵抗,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于谦和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的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
翌年太上皇朱祁镇回宫后随即被软禁,与不愿放弃帝位的朱祁钰关系紧张,后来终于引发夺门之变。名称北京保卫战发生时间1449年(正统十四年)8月16日—11月8日地点北京参战方瓦剌军、大明军结果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
北京保卫战明朝有多少兵力?
明军人数在20-22万。
京师保卫战或称北京保卫战是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中国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将蒙古瓦剌首领也先所率攻打北京的大军击退的战争,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明军的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覆没后,京城只剩下部分守城部队。为了迎接战斗,于谦重组京军。他急调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以及浙江兵来到北京,使京城兵力由数万人迅速增加到22万多人。
答:北京保卫战明朝有22万兵力!
正统十四年(1449年)10月,在经过了整整一个月时间修正后,也先率10余万瓦剌军队逼近北京城。然而正所谓战机稍纵即逝,在一个月前,北京城内到处充斥着失败言论,***都想趁早开溜。可是一个月后,北京城却如同重获新生。新任兵部尚书于谦下令将宣府约8万名边防军,以及辽东的守军,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的后备军全部调集到了京城。等到也先率军抵达北京附近时,明朝守军已达到了22万兵力
“北京保卫战”在1449年10月中旬正式打响,由于明军在此战中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再加上人数和主场优势,所以抵抗非常顽强。瓦剌军队虽在土木堡战场上大显神威,但在进攻北京城的战斗中却丝毫占不到便宜。战斗仅进行了5天时间,也先就意识到攻下北京城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于是他下令撤军,灰溜溜地跑回了蒙古。
“北京保卫战”失利让也先的威望直线下降,不少蒙古贵族公然质疑他在处理与明朝军事、外交方面的种种失误。也先用蒙古人的传统方式搞定了所有反对者,也就是将这些人全部杀掉。然而此时也先又犯了另一个致命失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保卫战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保卫战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