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白马寺历史,唐朝白马寺历史简介

kodinid 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白马寺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白马寺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时候的白马寺有多大?
  2. 白马寺的历史由来?
  3. 白马寺的传说?

唐朝时候的白马寺有多大?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 井仍依稀可见。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 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

白马寺的历史由来?

历史由来:唐玄藏在印度取到真经后,又来到释迦牟尼佛祖出生地(据说现在的尼泊尔)拜望了圣祖圣佛后,路过西藏,经四川到汉水乘船,顺流直下,到襄樊上岸走旱路,时值炎热的六月天,因白马驮经卷到此伤热中暑,玄藏牵着白马到湖中滤马后向东走一里处,有一座寺院(原建于汉朝),玄藏在此借宿。当晚玄藏与众僧人一同用井泉水煎药,为白马治病,用大堰水饮马。因白马光临宝地,又饮用了佛泉水煎药喂马,第二天白马精神倍增,从此处玄藏再起程到济阳传经授教,后又到洛阳白马寺定居从事传经授教事业。

唐朝白马寺历史,唐朝白马寺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来唐玄藏回到长安后,唐王得知取经回来路过此地的详细情况后,唐王派遣尉迟敬德调拨专用款项在此原有的寺院基础上按洛阳白马寺之规模加以建设(原寺院内奉有石碑上有记载,尉迟敬德重修白马寺详情)。之后,命名本寺为白马寺

白马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其真实来历可以追溯到公元68年,当时由一位印度佛教高僧首次建立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马寺不断经历兴衰变迁,多次被毁坏和重建。

唐朝白马寺历史,唐朝白马寺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今的白马寺则是在唐朝时期重建,成为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白马寺以“西天佛教文化圣地”闻名,其建筑格局和佛教艺术品均为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杰出代表。

总之,白马寺源远流长,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珍贵遗产。

唐朝白马寺历史,唐朝白马寺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白马寺的营建与中国历史上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东汉明帝曾夜梦金人,身高六丈,顶佩白光,自西方飞来。大臣傅毅认为这是西方的佛,汉明帝遂“感梦求法”,令蔡愔、秦景、王遵等十余人于永平七年(64年)赴天竺(古代印度)求佛法。他们西域的大月氏(古代阿富汗)遇到了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得佛经佛像,于是相偕同行,以白马驮经,并于永平十年(67年)来到当时的京城洛阳。为了给两位高僧一个居住和译《四十二章经》的地方,汉明帝敕命在城西的雍门外按天竺式样建造了一组建筑,以僧人们暂住的“鸿胪寺”的“寺”字称之,为了纪念白马驮经之功,便将这组建筑命名为“白马寺”。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 。

汉明帝见到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 。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

白马寺的传说?

第一种传说: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相传那时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见金色的神头大放白光,在殿庭中飞绕不休。第二天询问得知是梦见佛陀,于是遣使蔡音、秦景去西域拜求佛法。

使臣在月氏遇见正在当地游化宣教的天竺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邀请他们到中土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公元67年抵达京都洛阳。皇帝下旨仿建天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取名“白马寺”。

第二种传说:唐朝时,桐城曾遭遇三月无雨,当时的县令张孚卿心急如焚,三跪九叩上西山求雨,诚心诚意感动上苍,甘霖从天而降。张孚卿在回衙门的路上途径龙眠河,被突如其来的山洪卷走了,他的妻子跟随而去。

大雨过后,当地百姓寻到张孚卿夫妻的遗体合葬在龙眠山,立祠祭祀。当日县令代步的白马被冲到龙眠河下游十多里,百姓感念其功,厚葬并建立“白马庙”供奉。至今庙门两侧依旧留存着楹联“惜民胜惜身,万户张侯忠莫比;载德亦载力,千秋良骥义能齐。”

第三种传说:明代《重修古刹白马寺记》载,这座寺庙原名叫作招提寺,后来有皇上发癔症,想把这座寺给毁掉,不曾想夜里梦见两匹白马悲切嘶鸣,便打消了毁寺的念头,改名为白马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白马寺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白马寺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白马寺 天竺 白马